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乐山会计实务操作相关内容浅谈信息系统审计常用方法(二)总结如下:
  序是差错、舞弊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程序流程图检查法,是利用信息系统的程序流程图来检查程序的控制功能是否可靠,业务处理逻辑是否正确的方法。例如:根据财务系统流程图,程序中应该对输入的财务信息进行合法性检验,通过追踪审查样本业务,发现当输入非法数据时,程序依然按照正常的步骤进行了处理,说明该项控制措施在程序中是无效的。
  程序编码审查法,是对应用系统的编码进行详细审查的一种技术。通过审查程序编码,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出程序中的错误代码和非法代码等。同时可用跟踪方法进行逐行代码诊断。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高。
  程序编码比较法,是指比较两个独立保管的被审程序版本,以确定被审程序是否经过了修改,并对发现的任何程序的改动评估其带来的后果。
  6、程序运行记录检查程序运行纪录是由系统自动记录下来的,包含操作的起止时间、中断、故障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运行记录的审查,可以推测被审程序的程序化控制措施是否存在和可靠,如果记录中出现中断则说明程序中可能存在语法或逻辑错误。
  同时可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检查,通过系统打印输出的结果,来推断被审程序处理功能的正确性和控制措施的健全有效性。这些打印输出包括系统错误清单,业务清单,财务报表,统计报表。此法优点是审计人员不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知识,而缺点在于程序中的错误弊端不可能全部出现在一份或多份打印输出的资料上面。
  利用程序监控和智能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1、程序监控嵌入审计模块技术是指在一个应用系统中长久驻存一个审计模块,该模块检查输入到系统中每一笔事务,并识别出其中不符合预定义标准的事务,审计人员可以对这些识别出的事务进行实时的或定期的审查。嵌入审计模块技术当前一般用于处理大数据量的系统中。
  另有一种程序跟踪法,是一种对给定的业务,跟踪被审程序处理步骤的审查技术,一般可由追踪软件来完成,也可利用某些高级语言或管理系统中的跟踪指令跟踪被审程序的处理。
  2、智能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信息系统的审计将逐渐转换到智能化审计,大量智能技术将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应用,如数据挖掘技术,征兆发现技术,AGENT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开发审计专家系统,审计决策系统,进行信息系统审计。(王强)
  参考文献:
  [1]《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董化礼等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信息系统审计 —传统审计的一场革命》李丹.中国审计, 2002(3)
  [3]《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刘汝焯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4年
  [4]《CISA Review Manual》ISACA . 2009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