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南平会计实务操作相关内容关于会计诚信思考(一)总结如下: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诱惑
  我国政企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地方政府的业绩与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为了争取企业上市、获得外来投资或出于某种需要,地方政府指令、参与或默许企业会计造假的事件屡见不鲜。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增加个人收入、把持现有职位、减少企业纳税额、包装上市等多种原因需要,偏离正当的会计政策及程序,倾向于选择自利性的会计政策及程序,进而选择错误的会计政策及程序,得到自己理想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当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生产的直接经办人,又是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仅仅是因为生计的需要而保持现有职位,获得既定的收入。因而从目前会计信息生产的博弈各方来看,仅仅从会计人员入手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注册会计师本应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成了“迷途的羔羊”,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大打折扣。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常常会从小团体或个人的自身利益出发,肆无忌惮地造假。会计诚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缺失的。
  (二)制度安排欠妥当
  会计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上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我国仍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这对会计信息生产形成了制度上的约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制度中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理想的制度安排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规则,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获得制度外的收益,那么一个完善的制度必将让他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成本收益的失衡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我国目前的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与普通商品一样,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有些企业就乐此不疲。长此以往,企业的造假之风会愈演愈烈,遵守会计诚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或被造假之风同化,或被市场淘汰。
  (四)诚信道德的缺失
  道德既有传统的沿袭,又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重的分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现在做假账的单位实在很多,有的还很“专业”,单位负责人大胆决策做假账,中介机构帮助策划做假账,会计人员具体做假账,地方政府官员默许保护做假账,做假账已大有法不责众之势。舆论一般也不谴责做假账的行为,有的地方政府反而认为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搞一些“包装”也无可厚非。即使在对一些严重的做假行为进行批评时,也往往是避实就虚,泛泛而谈的多,谴责具体的单位和人并追究其责任的少。于是,做假者就不会感到有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约束。
  二、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实施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
  诚信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实体现。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
  (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信用危机。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抓紧抓好诚信建设,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三)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入世”新形势的现实要求
  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完备成熟的运行规则,加入WTO给我国的民族经济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中国的会计事业的发展无疑也是一场新的革命。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等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会计人员诚信的要求会更高。可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双赢结果的重要基础条件。
  三、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和监管力度,做到标本兼治
  从我国现行法规来看,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只规定了一些行政和经济的处罚,负刑事责任的很少。因此,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立法,从而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力除造假之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要在此技术上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制度。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原始凭证的索取,到会计报表的核算,规范必须的程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监督,防止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原始凭证,强制会计人员必须依据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从而形成的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杜绝违法现象的发生。单位外部要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企业治理结构,就必须通过加快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充分体现企业的独立性,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约束机制产生的效益和作用,包括建立健全独立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