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德阳会计实务操作相关内容公共财政绩效审计发展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二)总结如下:
  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由此可见,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是绩效审计的两大重要目标,也关系到绩效审计的成败。
  目前我国在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既没有绩效审计中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也没有形成可操作的准则性的指导文件。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规范,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支持,政府部门绩效审计在对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做出评价时存在偏差,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做出中肯的、可操作的审计建议、意见更是难上加难。
  (四)审计方式落后,可使用审计资源有限。绩效审计主要基于对大量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价指标来实施的。目前影响我国公共财政绩效审计发展的原因除上文提到的既往经验缺乏、人员综合素质欠缺外,还体现在审计方式方法的落后、被审计单位可提供的审计资源非常有限等方面。受传统审计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审计人员尤其是基层审计人员仍以手工审计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处理的信息量少且处理效率较低下,很难直观地通过数据比对得出所需要的指标。另外,在我国国有中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化普及程度较高,但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信息系统推进较为缓慢,部分基层财政部门仍以手工帐的方式记录财务、业务信息,无法向审计人员提供完整可用的电子数据,从而也就大大限制了审计方法的改良提高,从而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四、深入推进公共财政绩效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针对公共财政绩效审计制定操作性、指导性较强的审计指南和操作规程。首先,应注重数据库的积累,对各类审计项目中审计数据采集和积累工作应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采集到的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在保密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归档。积极推进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源,避免了重复采集、多次验证造成的时间浪费。其次,应实现公共财政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构建审计法规、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案例等信息的资源库,为绩效提供评价参考。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绩效审计的标准体系,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针对已有审计经验及其他单位先进技术方法总结提炼,形成可操作的、有指导作用的审计操作规程。
  (二)以信息化手段完善公共财政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审计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积极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智能管理和深度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安全风险等方面能力。绩效审计的难点在于做出评价困难,公共财政绩效审计由于涉及部门多,业务内容覆盖面广,数据关联性低,对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做出合理评价更是难上加难。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将某些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为审计做出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三)多手段、持续性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加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学习培训,绩效审计审计技术与方法复杂,需要一专多能的符合型人才参与完成,在公共财政领域开展信息化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审计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其具备计算机分析研究的能力。抓好全员计算机知识普及,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级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审计人员结合审计项目对公共财政绩效审计进行研究的能力。积极开展公共财政绩效审计理论、审计方式和技术应用的研究,系统归纳和总结梳理各专业的审计思路,不断开拓以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为基础的审计理论研究新领域。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