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丽水会计实务操作相关内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总结如下:
  其中,共性指标是指适用于所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业务评价共性指标和财务评价共性指标。具体解释如下:
  1.目标设定情况主要考评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目标设置是否客观、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2.资金落实情况。主要评价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金到位率和资金到位及时性等。
  3.项目完成进度。主要评价项目是否完成计划确定的工作量。
  4.实际支出情况。主要评价项目实际支出构成的合理性、超支或结余情况等。
  5.项目实施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主要评价项目对承担单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以及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等。
  6.制度建设情况。主要评价项目在建立制度方面所起的作用和结果。
  五、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非常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工作目标,要掌握一定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单一,缺少训练有素、能运用绩效审计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应加强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培训,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一方面使审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发现与财务审计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以联系发展的观念看待或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提高审计人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经验。
  (二)加强对绩效审计结果的利用。将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人大、政协等部门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社会化、全民化。
  首先,要将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切实落实“问责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大作用。绩效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本人的干部考核相结合,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职务任免的参考依据。干部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应及时将绩效审计成果利用情况反馈给审计机关。另外,还要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和问责制有机地结合。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是控制权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这将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长期工作任务。
  其次,要使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与人大、政协、监察、纪检等部门形成互动,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要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成果严谨细致,有充分的价值,能够被人大、政协等职能部门所利用,使审计成果与这些部门的监督职能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职能,切实发挥审计工作的执法监督作用,
  再次,要借助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从更广义的层面上进行监督,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提供全方位的监督机制。要在全社会提高绩效审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一种纳税人意识,要使老百姓认识到无论是财政专项资金的来源还是使用不是与己无关,而正是恰恰与他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加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使老百姓产生一种强烈的要主动监督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意识,以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一个重要的审计课题,审计人员应当以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调整增量部分为目的,保证财政专项资金运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