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荆门会计实务要点相关内容会计实务——成本核算(八)总结如下:
  0(小时)
  (2)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400×40=16000(千克)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50×40=2000(小时)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50×40=2000(小时)
  (3)计算定额比例:
  (4)分配成本: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360000×88.24%=1200064(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360000×11.76%=159936(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000×93.75%=600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000×6.25%=40000(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000×93.75%=900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000×6.25%=60000(元)通过以上按定额比例法分配计算的结果,可以汇总C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D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00064+600000+900000=2700064(元)
  D产品本月在产品成本=159936+40000+60000=259936(元)根据C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D产品    2700064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700064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一)联产品成本的分配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联产品的生产特点是:在生产开始时,各产品尚未分离,同一加工过程中对联产品的联合加工。当生产过程进行到一定生产步骤,产品才会分离。在分离点以前发生的生产成本,称为联合成本0“分离点”,是指在联产品生产中,投入相同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分离为各种联产品的时点。分离后的联产品,有的可以直接销售,有的还需进一步加工才可供销售。联产品成本的计算,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联产品分离前发生的生产成本即联合成本,可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一个成本明细账进行归集,然后将其总额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二是分离后按各种产品分别设置明细账,归集其分离后所发生的加工成本。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为:
  1.将联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
  联产品的特点决定了联产品在分离之前,不可能按各种产品分别计算成本,只能按联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归集联产品成本,计算联合成本。
  联产品发生的成本为联合成本。联产品的在产品一般比较稳定,可不计算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为联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
  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
  (1)售价法。在售价法下,联合成本是按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例进行分配的。采取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有可靠地计量。
  如果联产品在分离点上即可供销售,则可采用销售价格进行分配。如果这些产品尚需要进一步加工后才可供销售,则需要对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进行估计。此时,也可采用可变现净值进行分配。
  【例7-11】某公司生产E产品和F产品。E产品和F产品为联产品。3月份发生加工成本12000000元。E产品和F产品在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总额为15000000元,其中E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9000000元,F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6000000元。
  采用售价法分配联合成本:
  E产品:12000000/(9000000+6000000)×9000000=7200000(元)
  F产品:12000000/(9000000+6000000)×6000000=4800000(元)
  (2)实物数量法。采用实物数量法时,联合成本是以产品的实物数量为基础分配的。这里的“实物数量”可以是数量、重量。实物数量法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
  【例7一12】承【例7一11】,同时假定E产品为700个,F产品为300个。
  采用实物数量法分配联合成本:
  E产品:12000000/(700+300)×700=8400000(元)
  F产品:12000000/(700+300)×300=3600000(元)
  4.计算联产品分离后的加工成本
  联产品分离后继续加工的,按各种产品分别设置明细账,归集其分离后所发生的加工成本。
  (二)副产品成本的分配
  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它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的产量,随主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如甘油是生产肥皂这个主产品时的副产品。由于副产品价值相对较低,而且在全部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因而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确定其成本,将副产品和主产品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从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的成本,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比如副产品可以按预先规定的固定单价确定成本。
  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然后确定主产品的生产成本。
  【例7—13】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某种副产品。该种副产品可直接对外出售,公司规定的售价为每千克100元。某月主要产品和副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总额为500000元,副产品的产量为500千克。假定该公司按预先规定的副产品的售价确定副产品的成本。
  副产品的成本=100×500=50000(元)主要产品应负担的成本=500000—50000=450000(元)
  四、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企业完工产品经产成品仓库验收入库后,其成本应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的贷方转出,转入“库存商品”科目的借方。“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就是基本生产在产品的成本,也就是占用在基本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金,应与所属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和核对相符。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生产成本归集分配完毕后,应按成本核算对象编制成本计算单,并选择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应当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
  一、品种法
  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在这种类型的生产中,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不能从技术上划分为步骤,比如,企业或车间的规模较小,或者车问是封闭式的,也就是从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全部生产过程都是在一个车问内进行的,或者生产按流水线组织,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都可以按照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部生产成本都是直接成本,可直接记入该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有关成本项目中,不存在在各种成本核算对象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如果生产多种产品,间接生产成本则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2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