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菏泽会计实务辅导相关内容利得和收入、损失和费用的辩析总结如下: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六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且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对于利得和损失并没有单独作为一个会计要素,而是分别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子要素来体现的。我国基本准则的这一做法,不同于美国会计准则的独立要素概念,也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中将其分别作为收入和费用的子要素的方式。这种分类方法是新会计准则会计理念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在基本准则中,明确将利得和损失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子要素。在利润表中,利得和损失虽然是构成了企业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但是却是将其与企业的营业利润分离开来。在资产负债表中,利得和损失与企业的留存收益区分开。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我们可以发现利得与收入、损失和费用的定义非常相似:
  (1)利得、损失强调的是“非”日常活动,而收入、费用则是产生于日常活动;
  (2)利得、损失强调得是“净流入”、“净流出”的概念,收入、费用强调的是“总”流入、“总”流出的概念。
  所谓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经常性活动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等,上述业务收入和费用是通过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来核算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如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用原材料等,其收入和费用分别记入“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来核算的。
  而与经常性活动无关的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都构成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两种情况: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主要有以下八种情况: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行权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3、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待该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