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克拉玛依会计实务辅导相关内容会计常见的作假手法解密(十)总结如下:
  “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科目金额,反之亦然;待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作“借: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贷:长期股权投资”。但有些企业故意少体现利润而违反上述原则,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不调整企业的长期投资和投资收益额。如某企业对一化工企业投资占被投资单位权益的30%,当年底该化工企业获得税后利润100万元,所有者权益相应增加100万元,投资企业由于该年效益不错,对投资收益没有进行任何账务处理。
  十三、 成本法、权益法混淆使用,虚增利润
  有些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控股权,但其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来的现金股利时,却以成本法核算,转入了投资收益,造成虚增利润。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比例达到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20%以上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收到应分得的股利时,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一些企业为了完成利润计划,将收到的股利直接增加投资收益。如某企业购入股票5000股,占该公司收益的30%,当年被投资企业盈利100万元时,该企业作了“借:长期股权投资30,贷:投资收益30”的会计分录,但当收到被投资企业的现金股利3万元时,又作了“借:银行存款3,贷:投资收益3”的会计分录,造成虚增利润3万元。
  十四、 长期债券投资,不摊销溢(折)价:
  根据规定,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债券,溢价或折价金额要在该债券的到期时间内等额摊销,计入投资收益。有的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对债券溢折价不进行摊销,造成投资与损益不实。
  例如,某企业1999年1月购入(溢价)面值为10000元的5年期债券,实付金额为12000元,利率为10%,企业账务处理为“借:长期投资10000元,借:投资收益2000元,贷:银行存款12000元”,造成长期投资和当期利润虚减2000元,正确的账务处理应为:
  ①借:长期债权投资②借:长期债权投资
  --面值10000--应计利息1000
  --溢价2000贷:长期债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12000--溢价400
  投资收益600
  十五、 不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
  我国投资准则规定,股份制企业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长期投资应计提减值准备。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第八章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常见的作假手法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中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能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其价值通过使用的磨损逐渐转移到产成品价值中去,并通过销售收入收回。固定资产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不可少的,是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实力的反映,企业常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的操纵或粉饰来达到其目的。固定资产信息反映的作假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企业预测和决策的判断。
  一、固定资产构成上作假方式主要有:
  (一) 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不符合规定标准
  根据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构成固定资产,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列作低值易耗品。
  在工作中存在着未按上述原则和标准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问题。
  有的企业将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作固定资产,有的企业将属于固定资产的物品列作低值易耗品。造成核算上的混淆不清。也造成了二者的价值在向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转移形成和水平上的不合规、不合理。
  企业为了增加成本、费用,将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划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为了减少当期成本、费用将符合低值易耗品标准的物品划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延缓其摊销速度。这种混淆划分标准,还会导致资产结构的变化,使固定资产与存货之间发生此长彼消的关系,使会计信息产生错报,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二) 固定资产分类不正确
  固定资产可以分成七大类。
  ①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②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③ 租出固定资产;
  ④ 不需用固定资产;
  ⑤ 未使用固定资产;
  ⑥ 土地;
  ⑦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企业对固定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一般企业多采用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分类。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正确与否主要涉及到企业对哪些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以及折旧费用的列支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费用与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确定与计算所得税的依据。
  (1) 将未使用固定资产划入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之中,会增加当期的折旧费用,使生产费用上升,还会导致固定资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虚增固定资产使用率,给信息使用者以假象,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2) 企业将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混为一谈,以达到降低或提高折旧费用,从而人为调整财务成果的目的。对企业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租入企业是不计提折旧的,由租出企业计提折旧;而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租入企业是要按规定计提折旧的。如果对有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结果只能是人为提高折旧费用,增加当期的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如果对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其结果就是虚假地降低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这两种结果都是对企业财务成果与纳税的人为干扰。
  (3) 对土地的分类出现错误。与房屋、建筑物价值有关的因征地支付的补偿费,应计而不计入房屋、建筑物的价值。而将其单独作为“土地”入帐,便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分类混乱。
  (三) 固定资产的计价不准。
  资产根据其来源,有七种计价方式:
  ① 购入固定资产的计价;
  ②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计价;
  ③ 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
  ④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
  ⑤ 改建、扩建固定资产的计价;
  ⑥ 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计价;
  ⑦ 盘盈固定资产的计价。
  企业在计价方法和价值构成以及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方面出现问题。
  (1) 计价方法。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有原始价值的就应按原始价值入帐;无法确定原始价值的,按重置完全价值入帐;而帐面价值则主要用于计算盘盈、盘亏、毁损固定资产的溢余或损失。有些企业却不按上述规定采用正确的计价方法。从而影响了当期其他的成本费用,使固定资产的有效期内的折旧产生差错,使会计信息反映失实,最终误导人们的决策行为。
  (2) 价值构成
  企业在固定资产价值构成方面发生的问题主要是任意变动固定资产价值所包括的范围。有些企业不按规定,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将与购入该固定资产无关的费用支出或虽有某些联系但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支出,统统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虚减。
  (3) 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
  有些企业不顾国家规定,任意调整、变动已入帐的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
  如: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实物虽已转移;但出租单位仍应对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会计部门应对其进行核算。但企业因固定资产已不在本企业使用而随意将固定资产从帐户中削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管理当局及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判断。
  二、固定资产增减业务作假方式主要有:
  1、 购入固定资产质次价高,采购人员捞取回扣
  企业采购人员为了捞取回扣,与卖方合谋,购买质次价高的物品,造成企业不当损失。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