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国家会计学院网站等相关网站消息,高顿网校整理发布: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革新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原来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出现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成了必须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这就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种革新不仅仅是由原来的附表“扶正”为主表这种地位上的变化,其形式和内涵也发生丁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
  (l)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报格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旧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按照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项目列示,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项目的罗列。
  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根据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性质,分别按照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以及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等情况分别列示的,体现了主次和轻重差异。
  (2)新会计准则取消一利润分配表,企业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的内容也列示在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会对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产生影响,但这个项目与企业经营好坏无关,在报表中单独列示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更全面地掌握企业权益变化的原因。
  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而利润表的上年数以及利润表在本期被影响的项目,甚至是利润分配表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虽然都反映出股东权益的变化,却都容易被报表使用者忽视。
  新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里,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直接将利润表的这些重要项目的“上年金额”、“本年金额”在报表中列示,能方便报表使用者对这些重要项目的阅读。本年利润的分配(包括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和提取盈余公积),原先在利润分配表中列示,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对应项目列示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反映r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充分体现了资本的流向(或分配),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信息。
  (3)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综合框架来看,体现了关注企业综合收益的理念。综合收益又称为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即企业)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通俗地讲,就是把企业给投资者带来的各种收益进行分类,除了正常经营的净利润外,还有一些是与经营无关的,却能同样增加投资者收益的项日。
  注意
  这些收益项目并不稳定,不是每期都能有,它也不可预测,不;是管理当局想要就能实现的。
  综合收益包括的项目主要有外币折算调整项目、可供销售证券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金融衍生产品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等。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都是未实现的,都不能够包括在净收益中,而是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列示。
  注意
  与传统收益概念相比,全面收益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已实现的净收益,还包括未实现的,绕过利润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列示的利得和损失。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是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来体现全面收益理念的。由于全面收益可以简单解释为不包括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的净资产期末比期初的增长额,即用公式表示为: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一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本期分配给所有者的股利。在*7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第三项是净资产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包括本年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中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体现的就是企业的全面收益。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它把企业权益的增加分成了“最终属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净利润”和“与经营无关,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两部分,后者是以往我们的财务报告中没有提到过的企业权益的增加,体现了企业综合收益的理念。
  (2)它全面地体现了各项交易和事项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来源和去向,以及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全面地了解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化情况。
  (3)简化了财务报表资料。以前的财务报表需要通过“利润分配表”来单独说明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而引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后,利润分配作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单独设表列示,直接通过权益的变动就可以知道利润的来源和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