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
  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都体现了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9年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在这一文件中指出,在公允价值的定义里面隐含了一项假定,这项假定就是企业的经营是持续不断的,不打算或者不需要清算,企业的经营规模不会大幅度缩减,企业也不会按照不利条件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者亏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概念公告中对公允价值作出如下定义:在当前的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给出的公允价值的含义是: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这一含义是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的,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二、重新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1997年的时候,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开始提倡使用公允价值。到2000年为止,我国财政部总计颁发了10项会计准则,其中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都涉及到了公允价值。那段时期,我国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监管体系很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获得公允价值,而且操作的随意性,造成了很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案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鉴于这种情况,2001年,财政部修订了上述中的三项准则,突出了真实性和谨慎性,很明确地回避了采用公允价值。
  直到今天,新准则里再一次引入公允价值,而且其范围和程度较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将公允价值重新引入新准则,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外部环境以及内部需求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越来越完善,这一变化势必造成在更大范围内关注公允价值。我国为了和国际接轨,在政策的牵引下引入公允价值,这也符合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三、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1、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计量、披露
  金融工具,就是指企业形成中的金融资产,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了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合同,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合同中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根据新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7条第1款、第8条第1款、第30条、第32条、第40条规定,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减值等都是以公允价值做参考标准的。它的实质就是要求对交易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者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样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真实地反映出来,为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方便。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转移风险及收益。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没有把金融工具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反映,这样投资者就不知道公司的决策信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了适应投资者在高风险环境下的投资需要,应该把金融工具纳入到会计核算范畴之内。
  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2000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在这项准则中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就是为了赚取租金或者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对于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能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模式。通常,人们都会将投资性房地产看作是固定资产,并按照它的使用年限来提取折旧。然而,这种固定资产净值通常是不能把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反映出来。在很多年以后,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可能会高出其账面净值几倍。
  如果一个企业想进行房地产投资,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这些房地产应该归到企业的固定资产之中,并且按照估计的使用年限来提取折旧。很明显,利用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低估房地产在市场中的价值,会计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使企业有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和期末估值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标准,这样综合了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诸方面的利益。
  四、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对比
  平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理论最基本的问题。账面价值的侧重点是解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公允价值则主要侧重于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根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的入账原值为历史成本,一旦确定下来,原值数额就不能再进行更改。换句话说,就是资产作为入账价值的是历史成本。从这可以看出,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方面。
  近几年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都是要与国际接轨的,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就是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标志。从公允价值的内涵中不难看出,公允价值指的就是完全的市场对资产或者负债价值进行评估。公允价值对传统会计中用历史成本计量,仅是提供历史信息的做法进行了突破。它给投资者判断企业前景具有了决策的相关性。因此,对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以及套期保值等会计核算对象来说,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比其他计量方法更有优势。
  结语
  在目前的会计实践中,很多会计要素和报表项目开始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有很多优点,但它的不足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比如: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资料获取困难,计量过程的主观随意性比较强,得出的信息不可靠等。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解放思想,在观念上正确处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辩证关系。历史成本之所以可靠是因为它可以核算;公允价值的资料获取比较困难,随意性强就显得不可靠。按历史成本计量出来的会计信息,要受到很多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在使用这些信息时,是对现在以及未来经营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