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代表你发力和冲刺的速度。无论从事或者将要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学习能力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不仅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HR会不断地问你学习能力怎么样,企业招聘描述中87%以上也都会加上一条“学习能力强”的要求,到了职场后学习快的也会迅速与其他同一批入职的人顷刻间拉开差距。
  对于秉持着终身学习理念的财务人来说,学习能力的高下更是决定了一个人发展前景与升职加薪速度的关键。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轻松地让自己的学习能力逆袭呢?
  知识是主动索取的过程
  在很多求职就业的论坛上,都会有人问,面试*9次见面,HR怎么考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呢?
  举个小例子,假如你不是会计专业的,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与会计相关的知识,这时候给你一本会计基础或者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书,让你先看,然后时间到了合上书,在脑海里回忆刚才看过的内容。
  普通的学习者,一般都会犯如下一些错误,比如拿到书,立马从*9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完全没有头绪要看什么,翻到哪里是哪里;看得太“用心”,一头扎进了细节堆里;还有就是太“执着”,纠缠于弹丸之地,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同样是陌生的领域,一流的学习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一般会去关注整体的知识架构,而不是堆砌细节。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按照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顺序来安排;这背后蕴含的逻辑原理又是什么;如果打乱了这种顺序,又会产生什么后果;用我自己的话来说,这个过程就好比......
  这些问题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不断地对自己发问,主动地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依照自己的需求结构去学习。就好比最理性的消费者,在双十一的时候,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样。
  一般人都对书本非常“顺从”,固执地跟着书本进度来。当然,很多时候时间非常仓促,你只有一个晚上,甚至一个小时,不可能所有的都兼顾到。所以,知道自己学什么,比如何学更重要。
  大多数时候,你不是没时间,只是不主动。比如财务领域:喜欢财务的人,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的Parker说道,会主动借助各种渠道来学习财务知识,看经典教材,考CPA等证书,请教行业牛人,参加财务方面的培训等等。他们会调动一切资源为自己的目标服务。
  学习知识是为了搞定具体问题
  说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这个人的知识越渊博,学习能力一定也越强。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上一部分说的主动学习更像是求学期间的学习能力提升,那么这里指的就是职场上的软学习能力,也就是能搞定,能解决。这和你会背多少公式定理,是不搭边的。
  学习能力强的IT,更能搞定技术;
  学习能力强的会计,更能搞定决策;
  学习能力强的销售,更能搞定客户等等。
  所以职场上永远记住,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招的永远是能为公司带来预期收入和利润的人才,而不是天天标榜着“我特别愿意学习”、“我的学习能力很强”,然而却搞定不了实际状况的人。
  职场上,混得好的,必然是他们所在的这个职位的高手。而他们的做事方式和工作模式,都是可以帮助公司解决关键问题的:如何一眼就能看出别人看一小时都看不出的财报问题;如何2周就能写出5个人要做半年的程序;如何给客户销售200%的产品还让客户高兴地买单。
  这些人,才是叱咤风云的职场人。但大多数人,还是把学习能力的强弱和能背出多少高端的财经术语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一种单纯的学术上的“炫耀”。
  因为,在职场上,一切学习能力,皆是为了搞定工作而服务的。
  ▎本文作者Natali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