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马克神了!?

昨日,A股在沉寂了一个多月后陡然爆发,上证指数单日涨幅达到2.7%。而就在当天A股开盘几个小时前,大洋彼岸的一位技术大师——托马斯·狄马克刚刚喊出A股本周将触底反弹的预言。

以准确预测市场拐点而著称的狄马克19日称,上证指数在3月20日或21日跌破2232点(去年12月28日以来的低点)后就会反弹,这应该是A股恢复上涨之前的底部。

更令人称奇的是,狄马克此前还准确预言到了A股始于去年12月初的涨势以及春节后的这轮下跌。他在去年12月4日称,上证指数将在9个月内涨48%,A股随即启动一轮上涨;今年2月6日,也就是农历春节前,狄马克预言上证指数将下跌约8%,到2230点至2250点的区间,结果再次言中。

作为技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狄马克最近在预言A股观点方面的出彩表现,不能不让投资人对技术分析重新认识。

并非技术分析理论鼻祖

提到技术分析,先不得不说一说名望在狄马克之上的另一位业内大佬——约翰·墨菲。

作为华尔街最负盛名的金融市场分析师,墨菲被视为多市场间技术分析的鼻祖。他从事技术分析数十载,成名著作包括《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该书此后被改写为更全面的《金融市场技术分析》,业界评论该书奠定了现代市场技术分析的框架,书中介绍了许多运用电脑的技术指标,如今已被广泛使用。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分析的“宝典”。而墨菲所著的《多市场之间的技术分析:从全球市场关联中获利》是国际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MTA)指定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之一。成立于1973年的MTA是世界上年代最久、最著名的技术分析师协会,约翰·墨菲曾多次获得MTA授予的年度“技术分析突出贡献奖”,1992年荣获该机构评选的首届年度大奖。

墨菲曾供职于美林证券和美国商品研究局,他还曾是MTA理事和纽约金融学院教授。最近几年,墨菲曾在美国CNBC电视频道担任技术分析师。

墨菲总结出了最广为流传的技术交易“十大法则”,其中包括研判大势、发现并跟随趋势、找出高点和低点、跟随均线、预知市场转折点等。

墨菲之所以在业界备受推崇,与他的严谨和勤勉不无关系。用他的话说:技术分析是一门随着经验和学习而长进的技术,所以,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学徒,活到老,学到老!

 

驰骋华尔街的实干派

如果说德高望重的墨菲是一位理论家,那么狄马克则更像是“实干派”。自从1971年开始投资生涯以来,狄马克服务过很多大名鼎鼎的投资大鳄,比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保罗·琼斯以及莱昂·库珀曼。他还是斯蒂文·科恩和索罗斯等知名对冲基金经理最推崇的技术分析师之一。

出于对狄马克理论的信任,科恩等人甚至重金参股了狄马克创立的咨询机构——市场研究公司。该公司向那些使用其指标的交易员收取费用,还通过彭博终端提供其指标的订阅服务,每月订费为500美元。

狄马克花了40多年时间来开发预测市场走势的指标,以他名字命名的技术体系在业界广为流传,比如序列指标、Combo指标以及倒计时周期等。

除了最近关于A股的预测,狄马克还有不少得意之作。2011年9月22日,迪马克曾预言标普500指数很快要在1076点见底,随后出现一轮20%的上涨。八个交易日后,标普500指数跌至1074.77点,在那之后直到次年1月10日,该指数涨了20%。

另外,在去年7月的原油期货上涨和8月份的银价飙升前,狄马克指标也曾发出买入信号。

当然,狄马克也并非每一次都说准。比如,去年10月24日,狄马克预言标普500要升至1480点,创年内新高,然后在两周内趋势反转。但最终,标普500指数在达到1434点后就开始下跌,到11月12日,该指数较前高点跌了3.8%。

今年1月11日,狄马克再次表示,对全球几乎所有市场都看空,因为他的研究和技术指标体系发出了卖出信号。而在1月16日,狄马克又预言苹果股票见底。不过,这两个预言似乎都未兑现。

 

技术分析能否焕发第二春

本月6日,狄马克再次预言标普500指数将见顶。他表示,根据基于日、周、和月的技术指标来看,美股后市非常不看好。他预言标普500指数很快会在1567.4点见顶。这一预言是否准确,还有待时间检验。

有迹象表明,技术分析正迎来金融危机后一个发展小高潮。总部在纽约的国际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的市场总监伍德表示,过去两年左右,该组织的注册会员激增了30%。

分析人士认为,技术分析重新大行其道,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在这轮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变得愈加具有关联性,类似欧债危机这样的宏观利空因素,会对绩差和绩优股带来同样的杀伤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员和投资人都在削尖脑袋往里钻,希望找到先人一步的优势,这便给了狄马克等预言股市拐点的技术分析带来了机遇。

还有分析认为,技术派近年来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后,交易员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轻易通过基本面和数量分析做出大胆的投资决策,以免丢了饭碗。于是乎,技术分析成了救命稻草。

不过,对于那些坚定的价值投资人和量化投资理念信仰者来说,类似狄马克和墨菲等技术分析大师们并不值得一提。

股神巴菲特就曾开玩笑说,他认为技术分析行不通是因为,当他把技术图表倒过来看并没有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

而曾出任瑞士两大银行(瑞银和瑞信)CEO的奥斯瓦尔德·格鲁贝尔则表示,如果一定要做选择,他宁愿相信“斯科特斯戴尔(狄马克的故乡)圣人”,而不是“奥马哈(巴菲特故乡)圣人”。

“我只用他的理论。”用狄马克的技术分析理论管理自己个人投资组合的格鲁贝尔说,“它能告诉你,什么时候当其他人都在卖出时你应该大胆买入。这是我在50年来所见过的*4的指标体系。”

 

市场只有博弈 没有神话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李剑锋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有一个关于火鸡的故事:一只农场火鸡发现无论寒暑晴雨,它都可以在每天早晨9点获得从天而降的食物。火鸡经过长期的观察,对这套理论体系深信不疑。而就在它决定公布这个伟大发现的第二天,火鸡被送上了圣诞节的餐桌。

故事中的火鸡与股市中的参与者极其相似。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尤其是一个以技术分析手段指导投资的参与者,总是相信自己能够从过往的事实中发现股市的终极规律,从而登上受到万人膜拜的神坛。

通往神坛之路往往看似风光而暗藏凶险,近日声名鹊起的狄马克不是*9个行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一个技术分析师形成了自己的独门指标体系,成功的经验会正向加强他对于这套体系的信心,其中富于戏剧性的大胜经过舆论的层层发酵则会被罩上神秘主义的光环,引来各路信众,聚拢资金。同时,失败的案例则会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形成“预言帝”百战百胜的假象。

而当一定数量的资金被聚拢在某个技术分析理论体系之后,这套体系也容易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甚至变成一些资金“以小博大”,左右市场心理的支点。

目前来看,狄马克已经在短时间内对A股市场走向的重大变化做出了3次准确的预言。毫无疑问,他和他的理论有其过人之处,值得国内的投资者研究借鉴。但作为一个国外的专业人士,狄马克的身份与背景对国内投资者来说,还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有业内人士就认为,作为一个突然进入国内公众视线的分析师,狄马克或许代表了某些资金集团对于市场的看法。而这些疑问,有待于今后信息的充分流通得到解答。

事实上,回首过去20年A股市场的起伏浮沉,在牛市起步阶段,往往不乏挥斥方遒的A股大师横空出世,甫一登场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些大师的一些精准判断固然是其投资能力的体现,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A股投资者“轻逻辑、重预测”的投资习惯也使这样的预言家在中国别具市场。可以想象,如果A股从此进入新一轮牛市,狄马克也将受到更多中国投资者的膜拜。

然而,所谓当局者迷,当一只火鸡自认为看穿了“食物何时到来”之谜时,它的命运可能正处在难以想象的转折当口。同样,一个投资者如果将身家性命都赌在一套“看上去很美”的技术指标上,也可能在一连串小胜之后遭遇难以承受的大败。而这种突如其来的崩盘往往出现在所谓“预言帝”如日中天的顶峰。其起因可能是始作俑资金的获利离场,也可能是追随资金的规模超越极限导致指标失灵。中小投资者再据此进行重大决策时,必须反复衡量家庭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股市究竟能否预测?人牵狗的妙喻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如果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那A股的长期向好则也是毋庸置疑的。而股指启动反弹的契机可能在昨天出现,也可能在一周后出现,但绝不是某个“预言帝”大手一挥,独自翘起的。归根结底,每个市场参与者都不是神,而是一个个承载各自诉求的人。

 

“洋股神”受股民追捧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李剑锋

也许在不少股民心目中,狄马克这位“外来的和尚”俨然已经成为A股新股神。

尽管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但狄马克近来对于A股的数次“把脉”可谓精准。19日,股市拐点指标创建者、Market Studies总裁狄马克预言:上证综合指数将于本周创下2013年新低,并且在这20日、21日出现反转。

神奇的是,就在狄马克发声之后,A股应声启动,上证综指创出调整以来的*5单日升幅。“股神再次精准测市”的言论由此愈发甚嚣尘上,其早间发布的预测邮件也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