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了FRM两级,来说说经验(或者是教训)。
其实花整整一年通过FRM考试,没有什么可夸耀的,真大神都是三四个月直接一天秒两级,上下午考试分分钟过给你看。强行挑出我可拿来炫一下的点,大概是我是纯粹自学的。我本人就是在财经类院校读研,身边人考FRM的也不算少,纯自学的其实也不多见。
刚进学校毕竟还有比较多的空余时间,就想拿来做点什么充实下生活。然而*9个月过去我就真切体会到:不花钱、不考试、无死线,是很难拼命去真正学到点什么的(人真是太贱了...)。这时候就误打误撞地碰上了FRM,觉得相比CFA起码两年半,FRM一年能考出来比较适合我这种没有太多耐心的人。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风险是金融业核心,学点风险管理在金融很多领域都能打通使用。

个人备考期间用到的资料:
1)Notes,纸质版
2)计算器,一般用德州仪器的BA II Plus,商店里不知道挑哪款直接上万能的某宝
3)官方教材、core reading (可要可不要)
4)GARP官网样题
5)iPad (查单词和查资料用)
复习的时候,上经济论坛搜索过,大家的说辞很统一:官方教科书不是必看,可供时间多查缺补漏用。巨厚巨贵不说,据说编写者思路比较天马行空、自我放飞,体系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够清晰,*4还是用Kaplan Notes。
复习过程:
当时11月考试肯定是来不及了,就报名了第二年5月和11月的一二级考试。
一般人都说FRM Part1简单,定量分析、金融市场和产品是老生常谈,这个我没什么太大压力。我知道有好多本科的学弟学妹在准备考试,个人感觉考FRM*4还是能先把金融基础课学完再考,起码要上过金融系的高数B,这样数学比较够用。
数学好就意味着一级定量那一科,基本上就能直接过。*4学得细致一点,比如我看网上有人吐槽2012年11月FRM 有个题用到二项分布均值(np)和方差(n*p*q),题目没给q,但统计学上课认真听过的就知道q=1-p,这难道还用多说...后面讲各类风险模型的时候也用到很多数学,难度倒是不大。
我真正用于复习的时间大概就是*9学期结束后:1月到5月——一级,7月到11月——二级。虽然根据大众的普遍经验判断,过FRM一级只需要两三个月,投入250小时,但我平时上课比较忙经常会打断自己的复习计划,说好平均每天看3个小时,哪天没看说好第二天多看点把时间补回来,实际上补不回来的...
个人建议规划时间的时候,*4能以周为单位,比如每两周看一科,每周要看20小时,这样更实际,以天为单位做计划太容易被生活中各类琐事打断。另外每周要起码给练习留出四分之一的时间,FRM近几年考题计算量有变大的趋势,而且陷阱增加,比如最终答案要五步算出来,选项A可能是第四步的结果,B才是第五步的,稍不留神可能就直接选了A了。
强行说复习方法也就是平时看书,临考前留出完整时间做下模拟题,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应试trick。最后分数也不是很好看,Part 2拿了个4居然还能过,真的是运气爆棚。
最后讲讲一个大家经常问的问题,要不要上课:
我是自学的,同学有报班的。我个人感觉上课和我这种自学党主要有这些不同:
1)学习有规划:一轮学习+二轮复习+考前冲刺+最后模拟,如果没有经验这点时间很容易安排不好。
2)老师有工作经验:她上的高顿那个课老师CFA+FRM双证在手,教书之前在银行、私募基金都干过许多年,算是工作履历丰富。我平时自学就是努力考点全掌握,她上课时老师就能结合工作经验讲一下,哪些是重点。学完FRM最后还是要投入实际,如果能有老师讲一下到底哪些才是工作中最实用的,对个人帮助会很大。
举个例子,她老师之前在银行风控做事,就有说过银行里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块。而目前利率工具,信用工具,例如互换,信用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应用比较少。操作风险银行这一块刚刚起步,工总行做了些。现在损失数据还是不全不完善,谈不上广泛应用。这些内容我当时还是学生,没老师讲肯定就不知道了。
3)考前押题:这个太狠了...朋友上的培训机构用以前从考过学员那里问的题,编了自己的押题卷。这个我自学,我认输,实在是比不过。
总之,最后总结下:
你要是个人意志力超强、金融专业课平均全A飘过,这等逆天学霸你想考什么都难不住你,自学没问题。但如果没办法风雨无阻地按时完成自己的复习计划,而且学习能力只是普通人,那上个课外班总比自学强。无论怎么说,还是看个人,怎么学不要紧,最后能过就行。在这里预祝大家考试一切顺利吧!
▎本文作者Jade,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