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选课定基调(关键!)
-
A-Level体系:建议选3-4门(含高阶数学/物理/化学等硬核科目),避免纯文科组合; -
IB体系:保持HL(高难度)科目≥3门,优先选与目标专业相关的学科(如申请工程选HL物理/数学); -
AP体系:至少3门5分(如微积分BC、物理C、宏观经济学),搭配SAT/ACT(建议总分1450+或32+)。
二、高二:背景提升黄金期
-
竞赛背提:参加AMC(数学)、BPHO(物理)、NEC(经济)等国际竞赛,港校理工科专业尤其看重; -
活动规划:参与科研项目、社团领导角色(如学生会主席)、志愿活动,体现综合能力; -
语言冲刺:雅思/托福尽早出分(雅思≥6.5分,托福≥93分,部分专业要求7.0+)。
三、高三:申请核心阶段
-
成绩提交:确保高三上学期结束前拿到预估分(A-Level需AS+A2预估,IB需预估分,AP需最终成绩+SAT/ACT); -
文书撰写:个人陈述(PS)突出学术兴趣与课程关联(如“通过IB化学HL实验理解可持续发展”),推荐信找熟悉国际课程体系的老师; -
面试准备:港校面试多为全英文小组讨论或个人陈述(如港科大“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提前模拟练习逻辑表达。
四、时间节点提醒
-
港大/港科大等热门院校:9月开放申请,建议10月-12月提交(早申优势大); -
常规截止:次年1月-3月(部分专业延至5月,但名额极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