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考研人数457万,而22年应届生毕业人数达1076万,可见今年就业形势多严峻,在就业艰难的情况下该何去何从?求职还是继续考研?下面上海高顿考研就来为大家剖析一下。
22年求职还是继续考研
一、剖析数据,选择更重要
1、与考研人数比,应届生比例没想象中高。22年应届生毕业人数1076万,考研人数457万,是不是就有接近1/2的应届生考研呢?答案是没有。每年往届生报考比例已经达到50%。且往届生的考研成功率普遍较高。
2、具体到各招考院校、专业,招录比、分数线、生源构成都各有差异。数据分析不能只停留在大数据层面,更要做精准分析。有的院校报考数万人,但有的院校报考人数仅千余人。
在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用心择校,事半功倍!多年数据规律发现,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正态函数的分布曲线,我们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综合评估自身实力,多维度分析目标院校专业,找到一所院校,让你处于这个正态函数的前面,这样的院校就是精准匹配。
择校择专业四要素:职业规划,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兴趣爱好,是否考虑本专业还是跨专业,是否和兴趣爱好形成高度匹配;学校和专业,你是冲学校去还是奔着专业而去;自身实力,很多人说不了解自身实力,那就评估你的高考能力和大学学习增长力吧。
3、考研的竞争对象并非名校第一梯队优秀选手。各大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很多都通过保研的方式早已上岸,所以再次进入考研赛场的考生,大家实力相差无几,如果规划更合理、目标更坚定、备考更努力,突围概率依旧不小。
二、瞻望未来趋势,主动占先机
先说一个观点,因为太内卷所以不考研了,这个观点不可取。抛开考研讲社会现象,现在卷的事情还少了吗,因为卷就躺平吗?其实当代青年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奋斗的还是大多数。你当然应该是这大多数中优秀的一员!
回头再来说考研,如果家里没矿,不在考研上内卷,你必然在找工作的时候内卷。工作两三年后发现实力不够、再次跻身考研行列的不在少数,他们活生生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在不卷,那就是将来卷,将来卷的难度更大。最近10年来,哪一年的考研难度不是比上一年更难。
所以,第一层结论来了:“卷”是没有办法逃避的,只有主动卷抑或被动卷、早点卷还是晚点卷。
如此一来,第二层结论也就很简单了,考研人应该都会做。
三、如果你是这些情况,那就考研吧,二战也在所不惜
1、对考研有着强烈欲望。
如果你都准备了几年,对自身专业有着很高程度的热爱,想要继续深造。不要因为只是暂时的失利,就放弃对自身专业的热爱,放弃自己最初的追求,你是可以继续再战的。
2、提高自己就业优势。
疫情后经济放缓,企业招聘规模缩减,对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简历上的“硬通货”背书愈发重要,而研究生学历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像经济、法学、医学、哲学等这些对学历要求很高的学科,又要继续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需要继续深造。
3、想要提高学识和内涵。
如果你恰好是文科生,如果你恰好又有这种打算,考研是必行之路。本科所学的专业课,虽然多,但并不是很精深;如果想提高自身的学识,在某一领域有更独到的见解,提升自身的境界和修养,高学历一定是唯一的出路。
4、对学术研究非常感兴趣。
如果你对学术研究非常感兴趣,很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并且对学术选题敏感度高,那考研义不容辞。
无论是就业还是选择考研压力都是不小的,但是考研可以让你迈上更高的台阶,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多一些选择,如果能用一年的努力换取未来的美好开端,何不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