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力学》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了,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科目吧!
中南大学2026材料力学考研大纲
  I.考试性质
  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机电工程、交通运输、地质采矿和材料科学等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材料力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能力,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材料力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分析和处理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的能力,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的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明确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应用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要求考生: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2、能熟练绘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并进行应力和变形、强度和刚度计算。
  3、掌握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胡克定律和强度理论,掌握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的计算。
  4、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概念,掌握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的计算方法,掌握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5、熟悉能量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能量方法计算结构的位移(变形)。
  6、掌握用变形比较法、能量法和力法求解静不定结构。
  7、掌握构件作等加速运动、匀速转动及受冲击作用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方法。
  8、掌握交变应力下S-N曲线及材料的疲劳极限,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约5%
  材料力学四种基本变形(拉压、剪切、扭转、弯曲)约40%
  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胡克定律、强度理论、组合变形约20%
  能量方法、静不定结构约15%
  动载荷及交变应力约10%
  压杆稳定约10%
  Ⅳ.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或多选,共30分)
  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共120分,每题15~20分)
  Ⅴ.考查内容
  1、材料力学概述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该课程同相关学科的关系,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截面法和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的概念。
  2、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
  轴力与轴力图,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的应力,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的概念;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轴向拉压杆的变形,纵向变形与横向变形,胡克定律,弹性模量,泊松比,节点位移计算方法,拉压超静定问题,温度应力及装配应力;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3、扭转
  扭转概念,扭矩及扭矩图,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应变,扭转强度及刚度条件,扭转超静定问题。
  4、弯曲内力
  平面弯曲的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者之间微分关系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画曲杆、刚架的内力图。
  5、弯曲应力
  弯曲应力的基本假设,弯曲正应力公式,弯曲切应力公式,弯曲变形强度计算,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6、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求梁变形,叠加法求梁变形,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7、应力和应变状态分析
  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及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胡克定律,体积应变,弹性固体的应变能概念。
  8、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的概念,破坏形式的分析,断裂失效和屈服失效,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畸变能理论,莫尔强度理论。
  9、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实例,斜弯曲,拉压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拉伸、扭转和弯曲的组合变形,偏心压缩与截面核心。
  10、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杆端不同约束的影响,长度系数,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11、能量法
  杆件应变能的计算,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卡氏第二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与莫尔积分。
  12、静不定结构
  静不定结构概述,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力法正则方程,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利用。
  13、动载荷
  构件作等加速运动和匀速转动的应力计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14、交变应力
  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基本概念,S-N曲线及材料的疲劳极限,影响构件的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