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长春理工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变更通知已经公布了,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科目吧!
江汉大学2026年硕士招生指南
  江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美丽的三角湖畔,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学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由黄兴和宋教仁在武昌创办的江汉大学。我校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84年。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1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学校成为首轮湖北省属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和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16个),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雄厚,导师队伍优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7.4%。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另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人选20余人次、省级人才称号人选90余人次。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荆楚好老师”等称号。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620余人,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460余人,联合培养兼职硕
  士生导师120余人,校外行(企)业导师310余人。
  科研平台优良,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7个。精细爆破领域研究成果突出,服务了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以及湖北省“一号工程”鄂州花湖机场等多项省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0项。植物品种鉴定MNP标记法突破了“卡脖子”技术,为国家植物品种权保护做出贡献。微藻合成生物学团队致力于微藻碳中和、微藻药物开发研究,研发以莱茵衣藻为底盘的新型重组蛋白药物,首期成果以1200万元实施转让。在《Cell》《Advanced Materials》《PNAS》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连续发表高质量论文,研究实力不断增强,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市领导肯定批示和采纳。
  培养特色鲜明,培养成效突出。学校秉承“立德致用兼容创新”校训,着力为武汉、为湖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一定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近五年,我校研究生培养取得丰硕成果,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获评湖北省“长江学子”称号,获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3人,分别赴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5年33人顺利考取为211、985等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市场稳定优秀。
  拓展培养资源,创新育人模式。学校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科教融
  合产教融汇,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签订科教融合育人战略合作协议,以“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互利共赢”为宗旨,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四新建设”为引领,以培养一流人才和产出一流学术成果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领域、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自2022年开始,通过聘任中科院武汉分院导师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赴中科院武汉分院开展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习实践等形式,已经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水利、基础医学、电子信息等硕士点开启实质性研究生联合培养,截止2024年12月,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研究生26名,后续将逐步扩大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在更多专业深入开展。积极推动与华大教育集团联合培养研究生,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并开展2024级研究生赴华大联合培养选拔工作,经个人申报、双向选择会互选,第一批选出4名2024级研究生,拟于2025年7月赴华大开展联合培养。
  在“十五五”开局之际,学校将继续以服务武汉为己任,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师生发展优化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显江汉奔腾之气魄,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谱写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精彩篇章!
  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江汉大学章程》,结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实际情况,制定本招生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江汉大学,招生单位代码11072,报考点代码4241。注册地址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8号(邮政编码:
  430056)。
  第三条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校内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办法,上级主管部门、湖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校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决定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事项。研究生院负责执行上级部门招生法律法规,制订年度研究生招生章程和相关管理文件,组织全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日常管理工作。纪委负责对初试考务、命题评卷、复试录取、信息公开等招生工作的关键环节实施监督,受理信访投诉、处理违纪舞弊、加强风险防控。
  第五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院、研究院)成立本单位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监察组,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
  第六条我校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第七条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第八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预计10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均可招生,最终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第九条我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第四章学制及学习方式
  第十条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实行2-5年弹性学制。
  第十一条我校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第五章报考条件
  第十二条报名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
  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满足以下报考条件:
  (1)尚未注册且从未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
  (2)全日制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可报考所有招生领域。
  (3)本科专业已限定专业方向且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只能报考原本科专业对应的招生领域,不得跨专业领域报考。
  (4)往届生应在报考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应于2026年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6.报考我校针灸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满足以下报考条件:
  (1)尚未注册且从未参加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
  (2)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为全日制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学、中医康复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不含专升本和专接本)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
  (3)往届生应在报考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应于2026年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7.报考我校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为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的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往届生应在报考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应于2026年9月1日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8.报考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年龄一般不得超过40周岁(1985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9.报考我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须是全日制本科专业毕业,接受非外语类的跨专业考生报考。
  10.报考我校生物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须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本科专业毕业。
  11.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12.我校各专业均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第六章报名及信息确认
  第十三条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网上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第十四条网上报名。按照教育部时间安排,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
  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第十五条网上确认。具体时间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考生网上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网上确认者报名无效。
  第十六条武汉地区报考我校的考生,以及我校报考未在武汉地区设考点的招生单位的应届考生,报考点选择我校。
  第七章考试及录取
  第十七条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时间、复试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初试方式为笔试,考试科目详见《江汉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复试时间、内容和形式等,以各培养单位要求和通知为准。
  第十八条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
  单。
  第十九条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其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体检安排在考生拟录取后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第八章学费标准、奖助体系、住宿及就业
  第二十条我校各专业研究生学费标准一般为8000元/年,会计硕士(MPAcc)学费标准为:全日制1.5万元/年、非全日制3万元/年,美术与书法、音乐学费标准为1.5万元/年,设计学费标准为1.2万元/年,具体标准以物价局核定为准。
  第二十一条学校设立了较完整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
  1.奖励荣誉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社会奖学金;
  2.经济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辅导员助理补助;
  3.助困应急体系,包括突发性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等。
  相关资助办法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内容以我校研究生院和各培养单位网站公示为准。
  第二十二条我校为硕士研究生在学制内提供校内住宿。
  第二十三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按录取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合同执行,不进行就业派遣。
  第九章违规处理
  第二十四条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所有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处分(处理)等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
  第十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
  题及复习资料。
  第二十七条其他招生政策以《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准。若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予以公布。
  学位授权点简介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 18年获批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3年获批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高层次海外特聘专家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110人。近五年,该学位点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总科研经费13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设有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可持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柔性光电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教学及科研平台10余个。建有江汉大学华烁产学研一体化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等省级研究生实践基地。
  管理科学与工程(0871/1201)
  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
  “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和“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学科和“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现有硕士生导师49人,其中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人,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3人;武汉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楚天学子3人,武汉市黄鹤英才3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5人。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际、国家和省市级课题,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科研奖励。
  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805)
  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2个二级学科,现有教师72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兼职教师8人。教师队伍中 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海外导师5人、企业导师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正高级职称30人(含二级教授8人),副高级职称34人,获博士学位62人,占比97%,具有海外经历教师32人,占比50%。拥有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柔性光电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材料表界面调控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武汉市高比能电池燃爆防控材料中试平台”等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目前该学科已在柔性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电池材料、光电催化功能材料、智能制造与应用等方面形成了
  特色,2023年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环境科学与工程(0776/0830)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十三五”和“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的支撑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0余人,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30余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及教学团队4个。近五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承担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2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支撑“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研究所”、“江汉大学环境检测中心(CMA认证实验室)”、“江汉大学-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湖北省气体净化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多个科研教学平台的建设。
  中国语言文学(0501)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高级职称占比63%;博士50人,占比77%;有武汉市政府津贴获得者2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5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入选人才1人,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1人,中国修辞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等全国学术团体理事3人,湖北省语言学会、湖北省写作学会等学术团体副会长、常务理事5人。近年来,获得教育部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1项、省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省级教师教学创新比赛三等奖1项、市级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等省部级项目29项,以及其他纵向横向项目共计91项,出版学术著作32部,发表学术论文424篇,获得省市各级各类社科成果奖15项。建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史(0602)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学科”培育学科,2021年成为湖北省重点优势特色学科群“城市治理与文化传承”的主干学科。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硕士生导师10名,有正高级职称6名,有博士学位者17名。该学位点科研聚焦中国城市史和湖北武汉地方文献与城市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特色优势明显,学术成果丰富,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近五年,该学位点获省级奖6项,市级一等奖6项,承担省部级、国家级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科研经费1300余万。建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及江汉大学武汉抗战、武汉城市记忆(口述历史)校级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武汉学研究》。
  生物学(0710)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有硕士生导师32人,有正高级职称
  12人,有博士学位45人。近五年,该学科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7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科研经费超过8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培育植物新品种8项。现建有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用豆类自然科技资源中心、农村农业
  部华中生物DNA指纹鉴定公共研发中心、生物DNA指纹鉴定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微藻合成生物学与绿色制造研究院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和市、校科研机构。
  基础医学(1001)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医学部平台建设,现有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6个研究方向。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0余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1人。学位点和武汉病毒所、华大基因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并于2024年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开始进行博士和博士后培养。师资队伍优秀,科研平台设施设备完善。近五年,承担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7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34篇(其中SCI收录92篇),授权发明专利86项。现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等5个科研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202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硕士生导师1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有正高级职称13人,博士学位35人。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4项、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10项、其他省市级课题50余项,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5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承担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50余项,科研总经费400余万元。建有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中国伦理学会地方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
  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延安精神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心理学(0402)
  202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体育与运动心理学四个研究方向。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任教师队伍,已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成果。近年来,共主持了近10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了10余部专著,在《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40余篇被CSSCI和SCI/SSCI检索。同时,获得了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并主办了4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学位点具备完善的科研和学术训练平台,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各1门。在学校和武汉市教育局的支持下,与10余所中小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带领研究生团队参与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
  临床医学(1051)
  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国家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学位点依托临床医学学科(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平台建设,汇集了省市多家综合性医院的优质临床资源,坚持“服务地方区域、培育优势特色”的原则,坚持“以武汉为主,面向全省、全国培育临床高层次医师和紧缺医疗人才服务”的定位宗旨,围绕“骨干专家队伍建设、专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合作互促,实施“全程临床实践基地培养”及“四证合一”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临床医学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00余人,下设9家研究生培养基地,拥有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
  音乐(1352)
  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始建于1972年,前身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体系音乐专业,在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等领域具有较悠久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办学基础。学院专业架构完整、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实力较强,在湖北省教育与文化艺术事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现拥有音乐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以区域音乐教育文化事业发展需求为中心,建有武汉城市音乐文化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及十余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以培养高层次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目前在读研究生86名,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硕士生导师41人(含行业导师);有正高级职称5人,博士7人。学院聘请一大批知名教授如吴灵芬、张立萍、李秀英、李心草、姚峰、殷承宗等专家为客座教授。近年来,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在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新的体制和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硕士体系。
  戏剧与影视(1354)
  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研究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行业导师15人,实行“双师型”培养。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丰硕,2022年荣获江汉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023年以来,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及省市级等各种级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纵向项目共3个,总经费15.6万元;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合作横向合作项目8个,总经费178.5.万元。拥有省级研究平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武汉作家作品研究、武汉城市语言调查与研究等领域开设特
  色课程,拓展实践教学。与多家单位联合建立培养基地,目前与武汉教育电视台、中海外文化传播(武汉)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武汉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武汉中视星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湖北威万影业有限公司、武汉诺优浩淼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劲牌有限公司和师竹友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联合培养意向。
  美术与书法(1356)
  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3人,获屈原文艺奖3项,15人次获批湖北省美术(书法)人才培养工程。有正高级职称8人,博士学位教师3人,另有一人博士在读。学院托管武汉经开区国有美术馆——汤湖美术馆,近十年举办展览110余场,出版画册100余册,获得国家文旅部颁发的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奖。聘请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美术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美术馆等机构知名艺术家、策展人担任校外导师。学院获得奖励142项,承担4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承担省市纵向科研项目37项、横向科研项目34项,总科研经费3000万元,艺术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60多项,出版著作50余部。研究生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全国美术高峰论坛。近三年,有3名硕士研究生成功考取博士研究生。
  设计(1357)
  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设计学为武汉市重点学科,是湖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城市治理与文化传承”的支撑学科。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硕士生导师14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
  4人;有正高级职称3人。近五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研究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横向科研项目34项,总科研经费127万元,出版教材著作11部,核心及以上论文49篇,艺术作品46篇,省级以上艺术作品获奖14项。本学位点为武汉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江大设计力量,湖北机场LOGO设计、《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志愿者服装设计、武汉青年人才之家VI设计等收到广泛好评。
  教育(0451)
  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有硕士生导师68人,湖北名师2人,楚天学子1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オ6人,正高级职称36人,博士学位63人。近五年,该学位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10项,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16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18项、横向科研项目88项,总科研经费2217.11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17篇,出版著作50部,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6项。建有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武汉市外国语学校1个省级研究生实践基地。
  社会工作(0352)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设社会工作法律实务、社会组织管理、司法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五个特色方面。拥有专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备博士学位的9人,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证4人,45岁以下专职硕士生导师占比70%以上,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从事督导、提供专业服务、参与主持机构行政管理等实际工作占64%。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两人,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从事督导、提供专业服务、参与主持机构行政管理等实际工作占80%以上。师资队伍年
  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双师型导师比例较高,行业经验丰富。专职导师队伍中获民政部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武汉市黄鹤英才社会工作专项人才3人(武汉高校中人数最多),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社工人物2人,全国“最美社工”3人。获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社会工作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学位点创办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湖北省首家,全国百强社工机构,荣获全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武汉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奖项,行业地位领先,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保障。
  体育(0452)
  201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学位及博士后教师19人。教师中有国际级、国家级裁判9人、健将级运动员4人、一级运动员5人。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22项,横向课题16项,各类科研经费达400万元,获省市级奖励5项,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9部,教材15部。建有国家级体育科普基地“都市时尚体育”、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和体育科学研究基地校级平台。体育硕士的培养方式由学校导师与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联合指导,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用心理(0454)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硕士生导师12人,有湖北名师1人,楚天学子1人,有正高级职称4人,博士学位14人。近五年,该学位点获得各
  级各类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1项、横向科研项目38项,总科研经费784.8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40篇,出版著作17部。
  电子信息(0854)
  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近五年,该学位点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拥有“湖北省电工电子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武汉市开源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方向)”等省市级平台,获批教育部“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建设高校”、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关键计算技术人才培养共同体理事单位”。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50项,横向科研项目111项,总经费超过17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750篇,其中SCI/EI检索224篇,出版著作1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1项。
  会计(1253)
  201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江汉大学是湖北省最早开办会计专业的高校之一,会计学现为省一流专业建设单位。现有导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比87.5%;博士学位22人,占比91.67%;聘任50余位具有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资格的专家担任行业导师。与信永中和、中审众环等等10家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项目1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到账经费近320万。学位点聚焦于会计、审计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关注公司治理、投融资管理和财务运作的理论和实践,培养精通会计、财务和审计实务,熟练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土木水利(0859)
  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批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国工程院谢礼立院士、谢先启院士及多位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组成的导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 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2人;有高层次人才11人;有正高级职称10人,博士学位51人。近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发项目3项,承担其他纵向科研项目54项、横向科研项目32项,总科研经费达1亿元以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5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工法10余项。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拥有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两个科研平台,拥有7000余平方米室内实验室、1000余亩的野外实验基地和1个省级研究生实践基地,以及总值超过1亿元先进仪器设备,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长江设计集团、中铁十一局、湖北交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金融(0251)
  202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省属高校“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商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博士生导师(兼职)1人,硕士生导师11人。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科研获奖3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7项,总经费383.15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专著10部,公开发表论文146篇。
  翻译(0551)
  202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荆楚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为主要培养特色,2023年正式招收英语笔译研究生。现有导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学位导师7人;翻译团队具有参与武汉军运会、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大型外事活动的口笔译实践经验。英语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语法》和《英汉互译②》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翻译教研室是省级优秀基层组织、翻译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团队,拥有校级科研平台——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建有长江周刊新闻汉英翻译语料库。学院与语言服务企业及省市外事机构合作建有校企研究生实践基地。设有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MTI教育中心。
  机械(0855)
  202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硕士生导师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本学位点建立了“武汉市复杂机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江汉大学先进传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等校级平台,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江汉大学—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共建研究中心”,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共建了“汽车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并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科研成果。近五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横向科研项目56项,科研到账经费1400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1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138项。
  针灸(1059)
  202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针灸学科平台开展建设,设有江汉大学针灸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人数占比
  88%,高级职称者占比33%,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武汉市“黄鹤英才(专项)计划”获得者1人。主持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下设8家附属综合性医院和5所中医医院,旨在依托实践基地与科研平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精湛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中医针灸人才。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及名称

 

学习方式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招生单位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全日制

1.精细爆破与绿色消纳

2.环境友好光电化学材料

3.可持续能源化学与应用

4.光电催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 二)

④★802 化工原理

 

 

化工综合

 

①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

②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087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学)

 

 

全日制

 

1.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

2.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

3.工程与项目管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9 管理学

 

 

专业综合 

①商学院

②人工智能学院

③智能制造学院

④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 学院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全日制

 

1.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

2.投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

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09 管理学

 

 

 

 

 

 

专业综合

 

①商学院

②人文学院

 

 

4. 区域治理与城市运营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29 城市规划原理

 

 

③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 学院

  

 

 

0773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学)

 

 

全日制

1.柔性显示与传感材料

2.储能材料与技术

3.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4.光电催化材料

5. 电子封装材料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1有机化学

④★801 高分子化学

 

 

材料综合

 

 

①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

②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全日制

 

 

1.材料制备与成型装备技术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 二)

④★806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材料综合

 

 

①智能制造学院

 

 

2.含能与功能材料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 二)

④★801 高分子化学

 

②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 学院

 

0776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全日制

 

1.环境污染化学

2.环境健康与毒理

3.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05 环境监测

 

 

环境综合

 

 

环境与健康学院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全日制

 

1.环境污染化学

2.环境健康与毒理

3.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 二)

④★805 环境监测

 

 

环境综合

 

 

环境与健康学院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文艺学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汉语言文字学

4. 中国古代文学

5. 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7 汉语与文学基础

④★818 语言与文学理论

 

 

语言与文学 专题

 

 

 

人文学院

 

 

0602 中国史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专门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3 历史学专业基础

 

 

中国史基础

 

①人文学院

②城市研究中心

 

 

0710 生物学

 

 

全日制

1.遗传学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微生物学

4.水生生物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③★702 生物化学(理)

824 分子生物学

 

①生物学

②基础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1001 基础医学

 

 

全日制

1. 医学免疫学

2.病原生物学

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4.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5.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 医学生理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③★706 基础医学综合

 

 

专业能力测试

 

 

医学部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

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22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 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

  

 

0402 心理学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健康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

3.认知心理学

4.体育与运动心理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2 心理学专业基础

 

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院

 

 

 

 

 

 

 

 

 

1051 临床医学

 

 

 

 

 

 

 

 

 

全日制

1. 内科学

2.儿科学

3.老年医学

4.神经病学

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6.皮肤病与性病学

7.急诊医学

8.重症医学

9.全科医学

10.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1.外科学

12.儿外科学

13. 骨科学

14.运动医学

15.妇产科学

16.眼科学

17.耳鼻咽喉科学

18.麻醉学

19.肿瘤学

20.放射影像学

21.超声医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6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 医)

 

 

 

 

 

 

 

 

 

专业能力测试

 

 

 

 

 

 

 

 

 

医学部

 

 

1352 音乐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音乐教育

2.音乐表演(声乐 ,钢琴)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或 203 日语

③★713 中外音乐史

④★827 和声曲式

①音乐教育方向:  说课、 弹唱与音乐 技能展示

②声乐表演方向: 声乐

③钢琴表演方向: 钢琴

 

 

音乐学院

  

 

 

1354 戏剧与影视

 

 

全日制

1.戏剧

2. 电影

3.广播电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714 艺术理论

④★828 戏剧与影视专题

专业能力测试(戏   践)

 

 

人文学院

 

 

1356 美术与书法

 

 

全日制

 

1.绘画创作

2. 中国画创作

3.城市公共艺术 4.美术展览策划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或 203 日语

③★716 美术专业理论

④★912 美术专业基础

 

 

美术专业创作

 

 

美术学院

 

 

1357 设计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设计 2.人居环境设计

3.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711 世界现代设计史

④★911 设计专业基础

 

 

设计思维表现

 

 

设计学院

 

 

 

 

 

0451 教育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22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 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1 语文专业素养

 

 

语文教学法

 

 

人文学院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2 数学基础(数学分析、 线性代数)

 

数学教育综合(数 学教育概论、 概率 论)

 

 

人工智能学院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3 英语写作与翻译

 

英语教学法

 

外国语学院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4 历史学专业素养

 

 

历史教学法

 

 

人文学院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26 C 语言程序设计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学院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15 小学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6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理论与实践问 

 

教育学院

 

全日制、

非全日制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7 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理论与实 

 

教育学院

  

 

 

0352 社会工作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2. 司法社会工作

3.基层社会治理

4.老年社会工作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或 203 日语

③★331 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 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面试

 

 

法学院

 

 

0452 体育

 

 

全日制

1.体育教学

2.运动训练

3.社会体育指导

4.运动防护与康复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46 体育综合

① 专业 能 力 测 试 (运动专项技能展 示)

②运动防护与康复 综合面试

 

 

体育学院

 

0454 应用心理

 

全日制

 

1.教育与发展心理

2.组织与管理心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院

 

 

 

 

 

 

0854 电子信息

 

 

 

 

 

 

全日制

 

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2.计算机技术

3.人工智能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02 数学( 二)

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信息技术

 

①人工智能学院

②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 学院

3.人工智能

4.控制工程

5.仪器仪表工程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02 数学( 二)

④★807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综合

 

智能制造学院

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材料与器件综合

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

  

 

1253 会计

 

全日制

 

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 英语( 二)

①政治理论

②会计综合(含财  务会计 ,财务管理)

 

商学院

 

0859 土木水利

 

全日制

 

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02 数学( 二)

④★808 材料力学

 

土木水利专业知识 与技能

 

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 学院

 

0251 金融

 

全日制、

非全日制

1.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与发展

2.公司金融与风险管理

3.金融数据分析与金融科技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 二)

③▲396 经济类综合能力

④★431 金融学综合

专业能力测试(金

融学专业知识运 用)

 

商学院

 

 

0551 翻译

 

 

全日制

 

 

055101 英语笔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11 翻译硕士(英语)

③★357 翻译基础(英语)

④★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英语口译

 

 

外国语学院

 

 

0855 机械

 

 

全日制

1.机械工程

2.智能制造技术

3.机器人工程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32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综合

 

 

智能制造学院

 

1059 针灸

 

全日制

1.针灸

2.推拿

3.康复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 )

 

专业能力测试

 

医学部

  注:加“▲”者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加“★”者为自命题科目。
  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学院网址

001

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

韦老师

027-84391710

3540797581@qq.com

https://hhxy.jhun.edu.cn/

002

商学院

陈老师

027-84397636

sxy84492221@163.com

https://business.jhun.edu.cn/

003

法学院

汪老师

15038507028

29795877@qq.com

https://fxy.jhun.edu.cn/

 

 

004

 

 

教育学院

心理学、 小学教

育、 现代教育技

周老师

18186516809

jhdxjyxy@163.com

 

 

https://jyxy.jhun.edu.cn/

心理健康教育

郭老师

027-84237266

jhdxjyxy@163.com

应用心理

王老师

027-84237266

jhdxjyxy@163.com

 

 

 

005

 

 

 

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肖老师

13986267938

1054123615@qq.com

 

 

 

http://rwxy.jhun.edu.cn/

中国史

陈老师

15271914508

1066831284@qq.com

戏剧与影视

靳老师

13971638424

872239544@qq.com

学科教学(语文)

陈老师

18986290913

706867589@qq.com

学科教学(历史)

谌老师

15207145267

xkjxls@126.com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老师

18672357553

20888607@qq.com

006

美术学院

肖老师

18986023986

17867629@qq.com

https://msxy.jhun.edu.cn/

 

 

007

 

智能制造

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工 学)、 电子信息

 

彭老师

 

027-84217121

 

874724579@qq.com

 

https://jjxy.jhun.edu.cn/

机械

彭老师

027-84217121

874724579@qq.com

https://jjxy.jhun.edu.cn/

万老师

027-84217121

1015704836@qq.com

https://jjxy.jhun.edu.cn/

  

009

人工智能学院

陈老师

027-84226650

634016468@qq.com

https://sjxy.jhun.edu.cn/

 

010

 

医学部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张老师

027-84733038

77071383@qq.com

https://medicine.jhun.edu.cn/

针灸

张老师

027-84733038

77071383@qq.com

https://medicine.jhun.edu.cn/

李老师

15527306853

Lizefei155@foxmail.com

https://medicine.jhun.edu.cn/

011

生命科学学院

石老师

027-84853135

shisc@jhun.edu.cn

https://life.jhun.edu.cn/

012

体育学院

黄老师

027-84733281

3310195050@qq.com

https://tyxy.jhun.edu.cn/

013

外国语学院

刘老师

027-84755565

shirley_lotus@163.com

https://wgyxy.jhun.edu.cn/

张老师

014

音乐学院

柳老师

18627705412

Alexliu0412@foxmail.com

https://yyxy.jhun.edu.cn/

015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汪老师

027-67886252

0711-3812156

281201929@qq.com

https://hbshxyjy.jhun.edu.cn/

018

环境与健康学院

王老师

027-84736718

puwang@jhun.edu.cn

https://seh.jhun.edu.cn/

王老师

whm929@qq.com

019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老师

18162652145

28231717@qq.com

http://mksxy.jhun.edu.cn/

王老师

15207124635

1256126723@qq.com

020

设计学院

屈老师

027-84227220-

806

designhub@jhun.edu.cn

https://design.jhun.edu.cn/

021

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学院

杨老师

027-84756781

564980204@qq.com

https://jzbpxy.jhu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