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10月份,考生就开始填考研学校了。在填,最终确认的那一刻,都可以先看看这七大数据,分别是计划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专业报录比、复录比、复试分数线和最终成绩计算方式,关于到你录取的成功率。准备报名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考研择校怎么选择?
一、计划招生人数
通过院校招生目录了解拟招人数,招人多则录取机会高但竞争剧烈。9月份左右公布的最新招生简章和往年数据都有参考价值,注意,招生数可能包含推免生和专项计划。
二、推免人数
顶尖学校和热门专业的推免人数往往较多,有时甚至超过招生总数的一半,这显著降低了统考生的机会。考生在考虑报考时,如果忽略这一信息,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风险,例如,南京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尽管报名人数多达379人,但录取人数仅为39人,其中21人为推免生。因此,高推免比例的学校和专业需要慎重考虑。
三、实际录取人数
该数据显示去年实际录取数,与计划招生数结合可评估专业录取状况。部分专业实际录取可能超出计划,官网拟录取名单中可查相关数据。
四、专业报录比
报录比反映专业热门程度和报考难度,名校比例可能达10:1或20:1。选择院校或专业应考虑个人情况,避免盲目报考。
查询报录比的途径有以下:
1.通过院校官网查询
2.中国教育在线查询,网址https://www.eol.cn/
3.公众号
4.咨询学长学姐
五、复录比
复录比是指复试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规定,复试人数不得低于招生计划的120%,MPAcc专业的复录比较高,通常在1:1到1:10之间,多数学校在1:3以上。这意味着大量考生将进入复试,但其中大约66%的考生可能无法最终录取。
复录比偏高会有什么后果呢?
1.对于分数较低的考生,将面对进入复试和调剂的困难局面,一方面一志愿录取机会小,另一方面可能错过最佳调剂时机。
2.复试的不确定性增加,整体难度提升。
3.复试人数众多,可能影响老师评选的客观性,减少逆袭的机会。
六、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分为国家线和各院校自定的院线。对于MPAcc考生而言,各自院校的院线更为重要,34所自划线院校的分数线通常早于国家线公布,为调剂生提供额外的选择,其他学校的院线一般会在国家线之后公布,且通常不低于国家线。复试通知通常在院线公布后两周内发布,因此关注官网动态及时获取信息至关重要。
七、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重点分析:关注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比重。MPAcc专业初试不涉及专业知识,因此复试成绩通常占30%-50%,这看似20%的差异,通过加权换算后影响不大,但关键几分的差别可能就是录取与否的决定因素。提示,如果你笔试比较强,就选初试比重大的,如果你初试成绩预计不占优势,可以选复试占比大的。
最终成绩的计算公式为: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权重+复试总成绩×复试成绩权重。
 以上是关于【考研择校怎么选择?七大数据必看,码住!】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节约时间,提高上岸的成功率~
 另外,点击下方小卡片,可以掉下很多考研备考资料(历年试题,考试大纲,择校择专分析)哦~25考研的幸运儿赶快领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