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招生单位 | 所在地 | 研究生院 | 自划线院校 | 博士点 |
| (10001)北京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 (10003)清华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 (10008)北京科技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10009)北方工业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10)北京化工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11)北京工商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13)北京邮电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10019)中国农业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 (10022)北京林业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 (10028)首都师范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34)中央财经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40)外交学院 | (11)北京市 | √ | ||
| (100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53)中国政法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0054)华北电力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114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1)北京市 | √ | √ | |
| (14430)中国科学院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
| (14596)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11)北京市 | √ | ||
| (80000)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11)北京市 | √ | ||
| (91001)国防大学 | (11)北京市 | |||
| (10055)南开大学 | (12)天津市 | √ | √ | √ |
| (10056)天津大学 | (12)天津市 | √ | √ | √ |
| (10058)天津工业大学 | (12)天津市 | √ | ||
| (10059)中国民航大学 | (12)天津市 | √ | ||
| (10065)天津师范大学 | (12)天津市 | √ | ||
| (10069)天津商业大学 | (12)天津市 | |||
| (10070)天津财经大学 | (12)天津市 | √ | ||
| (10075)河北大学 | (13)河北省 | √ | ||
| (10077)河北地质大学 | (13)河北省 | |||
| (10079)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13)河北省 | |||
| (10094)河北师范大学 | (13)河北省 | √ | ||
| (10216)燕山大学 | (13)河北省 | √ | ||
| (11105)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 (13)河北省 | |||
| (11832)河北经贸大学 | (13)河北省 | |||
| (10108)山西大学 | (14)山西省 | √ | ||
| (10109)太原科技大学 | (14)山西省 | √ | ||
| (10125)山西财经大学 | (14)山西省 | √ | ||
| (10126)内蒙古大学 | (15)内蒙古自治区 | √ | ||
| (10140)辽宁大学 | (21)辽宁省 | √ | ||
| (10142)沈阳工业大学 | (21)辽宁省 | √ | ||
| (10145)东北大学 | (21)辽宁省 | √ | √ | √ |
| (10151)大连海事大学 | (21)辽宁省 | √ | ||
| (10158)大连海洋大学 | (21)辽宁省 | |||
| (10165)辽宁师范大学 | (21)辽宁省 | √ | ||
| (10166)沈阳师范大学 | (21)辽宁省 | |||
| (10173)东北财经大学 | (21)辽宁省 | √ | ||
| (10175)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 (21)辽宁省 | |||
| (10183)吉林大学 | (22)吉林省 | √ | √ | √ |
| (10184)延边大学 | (22)吉林省 | √ | ||
| (10186)长春理工大学 | (22)吉林省 | √ | ||
| (10190)长春工业大学 | (22)吉林省 | √ | ||
|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 (22)吉林省 | √ | √ | |
| (10203)吉林师范大学 | (22)吉林省 | √ | ||
| (10207)吉林财经大学 | (22)吉林省 | |||
| (10212)黑龙江大学 | (23)黑龙江省 | √ | ||
|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 (23)黑龙江省 | √ | √ | √ |
| (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 | (23)黑龙江省 | √ | √ | |
| (10225)东北林业大学 | (23)黑龙江省 | √ | ||
| (10240)哈尔滨商业大学 | (23)黑龙江省 | √ | ||
| (10246)复旦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 |
| (10247)同济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 |
|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 |
| (10251)华东理工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
| (10254)上海海事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10264)上海海洋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10269)华东师范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
| (10270)上海师范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10272)上海财经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1027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10276)华东政法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10280)上海大学 | (31)上海市 | √ | ||
| (11835)上海政法学院 | (31)上海市 | |||
| (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 | (31)上海市 | √ | ||
| (10284)南京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 |
| (10285)苏州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0286)东南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 |
| (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
| (10288)南京理工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
| (10291)南京工业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0292)常州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0294)河海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
| (10295)江南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0299)江苏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0307)南京农业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
|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0320)江苏师范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0327)南京财经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1117)扬州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11287)南京审计大学 | (32)江苏省 | √ | ||
| (89632)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 (32)江苏省 | |||
| (10335)浙江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 |
| (10337)浙江工业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38)浙江理工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41)浙江农林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45)浙江师范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46)杭州师范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51)温州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53)浙江工商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56)中国计量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1482)浙江财经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1646)宁波大学 | (33)浙江省 | √ | ||
| (10357)安徽大学 | (34)安徽省 | √ | ||
| (10359)合肥工业大学 | (34)安徽省 | √ | ||
| (10370)安徽师范大学 | (34)安徽省 | √ | ||
| (10378)安徽财经大学 | (34)安徽省 | |||
| (10384)厦门大学 | (35)福建省 | √ | √ | √ |
| (10385)华侨大学 | (35)福建省 | √ | ||
| (10386)福州大学 | (35)福建省 | √ | ||
| (10394)福建师范大学 | (35)福建省 | √ | ||
| (10403)南昌大学 | (36)江西省 | √ | ||
| (10404)华东交通大学 | (36)江西省 | √ | ||
| (10405)东华理工大学 | (36)江西省 | √ | ||
| (10407)江西理工大学 | (36)江西省 | √ | ||
| (10414)江西师范大学 | (36)江西省 | √ | ||
| (10421)江西财经大学 | (36)江西省 | √ | ||
| (10422)山东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 |
| (10423)中国海洋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24)山东科技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2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37)山东省 | √ | √ | |
| (10426)青岛科技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27)济南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33)山东理工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45)山东师范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46)曲阜师范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56)山东财经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1065)青岛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1066)烟台大学 | (37)山东省 | √ | ||
| (10459)郑州大学 | (41)河南省 | √ | ||
| (10463)河南工业大学 | (41)河南省 | √ | ||
| (10464)河南科技大学 | (41)河南省 | √ | ||
| (10475)河南大学 | (41)河南省 | √ | ||
| (10476)河南师范大学 | (41)河南省 | √ | ||
| (10484)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41)河南省 | |||
| (10486)武汉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 |
| (10487)华中科技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 |
| (10490)武汉工程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1049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42)湖北省 | √ | √ | |
| (10497)武汉理工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10504)华中农业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10511)华中师范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10512)湖北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10524)中南民族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11075)三峡大学 | (42)湖北省 | √ | ||
| (89642)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 (42)湖北省 | |||
| (10530)湘潭大学 | (43)湖南省 | √ | ||
| (10532)湖南大学 | (43)湖南省 | √ | √ | √ |
| (10533)中南大学 | (43)湖南省 | √ | √ | √ |
| (1053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43)湖南省 | √ | ||
| (10542)湖南师范大学 | (43)湖南省 | √ | ||
| (10554)湖南工商大学 | (43)湖南省 | |||
| (11535)湖南工业大学 | (43)湖南省 | √ | ||
| (10558)中山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 |
| (10559)暨南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10561)华南理工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 |
| (10574)华南师范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10590)深圳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10592)广东财经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11078)广州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1184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44)广东省 | √ | ||
| (10593)广西大学 |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 √ | ||
| (1059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 √ | ||
| (10602)广西师范大学 |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 √ | ||
| (10603)南宁师范大学 |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 |||
| (10608)广西民族大学 |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 √ | ||
| (10589)海南大学 | (46)海南省 | √ | ||
| (10611)重庆大学 | (50)重庆市 | √ | √ | √ |
| (10617)重庆邮电大学 | (50)重庆市 | √ | ||
| (10635)西南大学 | (50)重庆市 | √ | ||
| (10652)西南政法大学 | (50)重庆市 | √ | ||
| (10610)四川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 |
|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
|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10616)成都理工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10619)西南科技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10636)四川师范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10651)西南财经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10656)西南民族大学 | (51)四川省 | √ | ||
| (8910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51)四川省 | |||
| (10657)贵州大学 | (52)贵州省 | √ | ||
| (10663)贵州师范大学 | (52)贵州省 | √ | ||
| (10671)贵州财经大学 | (52)贵州省 | √ | ||
| (10672)贵州民族大学 | (52)贵州省 | √ | ||
| (10673)云南大学 | (53)云南省 | √ | ||
| (10674)昆明理工大学 | (53)云南省 | √ | ||
| (10681)云南师范大学 | (53)云南省 | √ | ||
| (10689)云南财经大学 | (53)云南省 | √ | ||
| (10691)云南民族大学 | (53)云南省 | √ | ||
| (10694)西藏大学 | (54)西藏自治区 | √ | ||
| (10695)西藏民族大学 | (54)西藏自治区 | √ | ||
| (10697)西北大学 | (61)陕西省 | √ | ||
|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 (61)陕西省 | √ | √ | √ |
| (10699)西北工业大学 | (61)陕西省 | √ | √ | √ |
| (10710)长安大学 | (61)陕西省 | √ | ||
| (10726)西北政法大学 | (61)陕西省 | √ | ||
| (11560)西安财经大学 | (61)陕西省 | |||
| (10730)兰州大学 | (62)甘肃省 | √ | √ | √ |
| (10731)兰州理工大学 | (62)甘肃省 | √ | ||
| (10736)西北师范大学 | (62)甘肃省 | √ | ||
| (10741)兰州财经大学 | (62)甘肃省 | √ | ||
| (10742)西北民族大学 | (62)甘肃省 | √ | ||
| (11406)甘肃政法大学 | (62)甘肃省 | |||
| (10746)青海师范大学 | (63)青海省 | √ | ||
| (10748)青海民族大学 | (63)青海省 | √ | ||
| (10749)宁夏大学 | (64)宁夏回族自治区 | √ | ||
| (10755)新疆大学 | (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 ||
| (10762)新疆师范大学 | (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 ||
| (10764)伊犁师范大学 | (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二、法学专业考研复习规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1-3月
1.完成择校在正式开始准备考研之前,要明确自己将要报考的院校及专业,坚定方向才能更好的努力。
2.专业课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考研参考书、考研讲义、真题合集等资料。收集完成后梳理资料,完成一下内容:(1)找出各个科目在对应卷面的分值占比,有重点地进行科目复习;(2)找出各个科目难点的集中范围,标注出来,后续复习的时候重点学习。
3.英语完整刷完第一遍英语单词,这个阶段的学习不要求完全拼写,但要求看到单词要回忆出它的定义。
(二)基础阶段4-6月
1.专业课第一轮知识点学习不要求完全掌握学习的内容,要求将知识点全部过一遍,找出自己存在缺漏或不能理解的地方。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清楚。在第一轮学习的时候,真题的运用在于识别学习重点,考试不考的内容可以直接过,为第二轮的专业课学习做好准备。
2.英语开始做历年真题,尤其要学习真题的阅读理解,每次做完对答案都要复盘。同时,开始总结做题方法,面对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正确率比较低的,还可以学习英语老师的做题技巧。每天坚持记单词复习英语单词,要达到能够拼写高频单词的程度。
3.政治可以开始准备资料。
(三)强化阶段7-8月
1.专业课
重在对专业课强化理解,并适度结合背诵。可以开始背诵重点内容。
2.英语
继续进行英语真题的学习,完成真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反复刷真题,写作基础查的此时可以开始准备英语写作,建议按类别学习完写作模板,然后亲自动手写。适当加入英语单词的拼写训练。
3.政治
开始政治学习,前期政治学习就是要拿下选题。市面上的政治选择题都可以买回来做(可以直接买二手的书,但是真题尽量把最新的都买回来过)。
(四)背诵阶段9-11月
1.专业课开始第一轮/二轮背诵,背诵历年真题的答案,尤其是重复率很高的科目。重点背诵真题出现而备考资料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作为学习内容的补充。这个阶段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关注热点内容,很有可能在案例题中考查到。
2.英语应当至少完成英语真题的二刷,背诵作文范文,最好在千篇一律的作文范文中,总结出自己的模板,考试才不会撞模板才能拿高分。
3.政治在完成选择题刷题的基础上,开始准备答题,政治答题也可以跟着一些老师学习,开始背时政。
(五)冲刺阶段12月
1.专业课这个阶段专业课要每天都看都背,不断加深记忆。法学专业课新法变动几乎每年必考,所以这个阶段要自己学会押题,总结热点、难点。同时,可以根据对热点、难点的总结,进行模拟训练。在开考前,民法和刑法的案例题可以找法考主观题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案例来练习。
2.英语整理自己总结的作文模板,把各个种类的英语大作文、小作文练习一遍。继续英语单词额学习,重点学习真题中出现的生词。
3.政治模拟答题。研究真题的出题方式,最后的冲刺阶段选择题建议练习真题找题干。
本文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
关于法学专业考研有哪些学校的内容,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有其他考研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的,就请登录高顿考研频道看看吧。
小编为2024考研的小伙伴们准备了有关法学考研的学习资料,点击下方蓝色图片即可领取哦~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