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经济师考试复习备考,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全方位了解2015年的经济师考试,高顿网校预祝您取得好成绩!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章重点:
  经济人假设的含义。效用的含义和分类,边际效用,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难点: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递减规律;消费者效用*5化条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知识点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5的经济利益(具有充分的计算能力)。
  2、效用的定义。一种商品或劳务能否满足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主管心理平均。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例题。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
  b.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
  c.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
  d.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
  e.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答案:acde
  4、边际效用
  (1)mu=△tu/△q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mu>0:总效用以递减速度增加;
  mu=0:总效用达到*5值;
  mu<0:总效递减。
  【例题】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
  a.108个
  b.100个
  c.106个
  d.6个
  答案:d
  最后,高顿网校小编预祝大家在今后的经济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