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的大纲是高顿网校小编在9月3日早上为您精心编制的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讲解: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对资本家而言,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是生产该商品时所支付的费用,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又称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
  商品价值(W)=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商品价值(W)=成本价格(k)+ 剩余价值(m)
  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从而转变为利润的形式。(理解: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他所费资本的产物,而且是他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在本质上是剩价值。)
 
  剩余价值和利润不能直接等同:
  (1)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
  (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者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m/v。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m/(c+v)。
  (理解: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的关系不同。前者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后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歪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从量上,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从质上,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利润率。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不断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一个大体平均的利润率。
  价值理论与现实运动产生了矛盾,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资本的转移以及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变动,一直要持续到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致相等时才会停止。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即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计算公式: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例题6:平均利润率是(    )。
  A.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比
  B.一个部门的剩余价值总额与该部门预付资本总额之比
  C.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
  D.部门利润率平均的趋势
  E.各部门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
  答案:ACD
  解析: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率构成的价格。
  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来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形成之后,各部门的产品按生产价格出售,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
  *9, 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
  第二, 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各部门商品看,其生产价格决定的基础仍然是商品的价值。)
  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改变。
  我们有时难免会沮丧,心再受挫折也不能绝望,是错是对都有人来陪,这样的人生不美也珍贵。——高顿网校唯美语句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