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鼠标点击进来学习——经济师《中级工商》第六章:员工流动管理。
  (一) 员工流动的含义和类型:无。
  (二)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1个单选题(马奇和西蒙模型)。
  (一) 员工流动的含义和类型
  1.员工流动的含义――熟悉
  广义的员工流动指员工与企业相互选择而实现职业、就职企业或就职地区的变换。
  狭义的员工流动指以岗位为基准而由于员工岗位变化所形成的员工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现象。
  2.员工流动的类型――熟悉
  1)按流动的主动性与否分为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解聘)。
  2)按流动的边界是否跨越企业分为员工流入、员工内部流动和员工流出。
  3)按流动的走向可分为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如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从熟练工人到技术员)和专业流动(如技术到管理专业)
  4)按流动个人主观原因分为人事不适流动(如用非所学)、人际不适流动(如员工与领导关系紧张)和生活不适流动(如水土不服)。
 
  (二) 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
  1. 勒温的场论――掌握
  勒温的场论:认为个人绩效与个人能力、条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物理学中的场强函数关系:
  B=f(p, e)
  式中:B为个人的绩效,p为个人能力和条件,e为所处的环境。
  一个人能力无论多强,若遇到不利的环境,也很难取得应有成绩。而且,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就是离开,转到一个较好的环境中,这就是人才流动。
  2.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掌握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发现组织寿命的长短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情况及获得成果的情况相关。通过大量调查统计出一条组织寿命曲线,即卡兹曲线,如P202图6-4所示。
  在一起工作的员工,在1.5-5年这段时期信息沟通水平较高,获得成果也较多;
  在不到1.5年,因相互间不熟悉,尚难沟通;
  在超过5年的时间段,失去新鲜感,沟通减少,就改组。
  该学说从组织活力角度证明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同时也不宜过快。间隔应大于2年,人的一生流动7-8次是可以的。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