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金融》第八章:货币供给机制的概念,经济师小伙伴们,大家温习的辛苦啦。
  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量ms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乘数(m)之积,即:
  ms=m×b
  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只有是控制了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就可有效控制货币供给量。
 
  例题:单项选择题
  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等于( )。
  a原始存款*货币存款
  b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c派生存款*原始存款
  d基础货币*原始存款
  答案:b。
  分析:应该分清货币供应量与派生存款的概念区别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通常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基础货币b包括现金c和成员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存款r,而后者又包括活期存款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和超额存款准备金re.
  b=c + rr + rt + re
  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c和r都是央行的负债,央行对这两部分具有直接的控制力。
 
  (2)c和r为什么称为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所以被称为基础货币,是因为如果没有现金的发行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供应,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便难以形成,或者说,它用以创造派生存款的原始存款的来源就不存在。货币供应的全过程,就是由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形成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现金漏损的部分形成流通中现金),最终形成货币供应总量的过程。
 
  (3)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三条渠道
  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
  对政府部门(财政部)的贷款
 
  (4)货币乘数
  引入了基础货币这一概念后,货币供应就可以表达为这样一个理论化的模式:一定的货币供应总量必然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倍数或乘数扩张后的结果,或者说,货币供应量总是表现为基础货币的一定倍数。人们通常把这个倍数即: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称为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ms与基础货币b的比率。根据推导公式,我们必须学会各层次货币乘数的计算。
  其中(1)式为基础货币扩张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倍数,即货币乘数
  一个人必须面向未来,想着要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日益加重的负担。——高顿网校名言警句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