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经济师2014年的朋友们,这厢有礼啦,《中级邮电》经济师成本通讯讲解第2节通信企业成本特点,请放入收藏夹哦。
  一. 没有原材料耗费项目
  二. 固定成本比重相对较大
  三. 单项业务成本核算困难
  四. 服务区域用户密度对成本影响较大
 
  第三节 通信成本的测算
  一. 通信成本测算的目的
  管制的基础,信息的不对称
 
  二. 通信成本测算途径
  通信企业成本测算途径
  三种途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从外向内”
  1. “自上而下”的思路
  利用企业财务汇总的成本数据,把这些总成本在运营商提供的所有业务中进行分摊,得出每种业务的总成本。之后,除以改种业务的需求量,最终得出单位成本。
  通常适用于当测算者无法从企业中收集获取与各种业务相关的设备和运营成本的详细数据时采用。
  2. “自下而上”的思路
  要求可以获得的数据资料:投入要素的成本数据以及提供不同种类业务时设备的详细使用情况。
  前提条件:
  3. “从外向内”的思路
  本国可以从外部选取参照,通过“成本标杆”,确定电信业务或者是网络元素设备的成本分布区间,进行成本估算。
  适用于当一个国家管制机构或者通信企业没有能力进行相关成本测算时采用。
 
  三. 通信成本测算方法和模型
  (一). 完全分摊成本法(fdc法)
  1. 完全成本分摊法的基本原理
  将专属成本直接记入;分摊共享和共同成本;具体的就是针对要测算的成本对象,将与该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一些费用支出直接记入该成本对象的成本中去。
  公共成本分摊主要有三个标准:相关产量法,总收入法,归属成本法。
  1. fdc方法的优缺点
  (二). 长期增量成本法(lric法)
  1. lric的基本假定
  计算期限、网络结构、成本增量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应产量在这一期间发生的增量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增量成本指的是在现有技术和生产水平下,企业增加特定产量,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额。在测算时确定接入费根据最有效率的成本标准,而不是企业的实际成本。因而在计算资产成本时以当前等同资产的现时重置价值为基础。
  2. lric的评价: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和动态效率
  (三). 成本代理模型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高顿网校名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