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2014年份国债讲解的第三部分大纲请耐心看下去哦,勿忘了做相关考题。
  一、国债规模的含义
  国债规模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举借国债的数额及其制约条件。
  国债的规模包括3层意思: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
  当年新发行国债的总额;
  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国债的规模包括2个方面的问题:国债的负担;国债的限度
 
  二、国债的负担---4个方面
  (一)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二)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
  (三)纳税人的负担
  (四)代际负担
 
  三、国债的限度及其衡量指标—5种指标
  (一)国债绝对规模的衡量指标
  1.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2.当年发行国债的总额;
  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二)国债相对规模的衡量指标
  1.国债依存度
  反映当年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是控制国债规模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际通用的控制指标,国债依存度一般以15%~20%为宜。
  2.财政偿债率
  这一指标反映了财政偿还到期国债本息的能力。
  一般认为财政偿债率应小于20%。
  3.国债负担率
  它是衡量经济总规模对国债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用于反映国债规模的主要指标之一。
  利用国债负担率控制国债规模,一般认为应该控制在10%左右,不宜超过15%。
  4.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一方面反映了当年国债发行总量与经济规模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当年国家通过国债再分配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占用情况。
  按经验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应该控制在5%~8%之间。
  5.国民经济偿债率
  这一指标反映了当年国家债务偿还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比例关系。
  通常情况下,这一指标以5%~6%之间为宜。控制偿债率的关键是控制国债的发行额。
  (三)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6个:
  1.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
  2.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
  4.认购者负担能力
  5.政府偿债能力
  6.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也是制约国债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
 
  四、我国的国债规模和状况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行的国债
  (二)1954年~1958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三)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