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顿网校小编给全国经济师考生准备的考前中级经济师之《经济基础》讲义:国际贸易的分类,希望你们多得一些分数。
  1,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按照商品形式,可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需要经过海关手续,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而服务贸易不要经过海关手续,不显示在海关贸易统计上。
 
  2,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观点: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提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绝对生产成本。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观点: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3,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贸易政策。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贸易政策。
 
  4,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干预目的: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平衡。
  对进口贸易的干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
  对出口贸易的干预:出口补贴。
  高顿网校之名言警句: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守候,等你靠在我肩上诉说,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你的温柔都属于我,我不会再让你难过,让你的泪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