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里一定有经济师滴莘莘学子经过此页?必须进来看看货币与货币流通讲义第3节——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反正也不会花费您太多时间的哦。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 = 流通手段货币必要量
  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考虑到流通中货币除了发挥流通手段职能外,还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影响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主要发生如下变化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例题]设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50亿,货币的流通速度为5次,那么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6亿 B.12亿 C.8亿 D.10亿
  答案:D
  [例题]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若流通中货币必要量为200亿元,而银行券发行量达到了300亿,则单位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为( )。
  A.1 B.2/3 C.3/2 D.2/5
  答案:B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20世纪初费雪提出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关系的方程式:
  MV=PT
  [例题]费雪的货币需求方程为( )。
  A.Md=n+P+v
  B.Md= PT/V
  C.Md=f(y,w;rm,rb,re,1/P·dp/dt;u)p
  D.Md= L1(y)+ L2(r)-
  答案:B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1.剑桥方程式为:
  其中,Md——名义货币总需求
  K ——代表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P ——表示为价格水平
  Y ——表示为总收入
  2.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关系
  两者在内容上有本质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2)一个重视流量分析,一个侧重存量分析
  (3)对货币需求分析的角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
  高顿网校之名言警句: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