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小编祈祷要考经济师的广大童鞋们,全部都开开心心的合格证书!  税制要素的含义:
  
  税制要素,即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
  
  纳税人: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与纳税人可能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
  
  课税对象:
  
  2014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12章
  
  税率的概念: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税额的比例或标准,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的中心环节,在课税对象数额既定的条件下,税率的高低决定着税额的多少和税负的大小。
  
  税率的分类:
  
  (1)按税率表现形式,分为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和用百分比规定的税率。
  
  ①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也称为定额税率或固定税率,即以数量、重量、面积等作为计税基数直接规定周定的税额。
  
  ②用百分比规定的税率:即以价值作为计税基数,按照课税对象的百分比来确定的税率。
  
  按照税率与课税对象的变动关系,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
  
  A.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按一个百分比的税率课税。一般适用于对商品劳务的课税。其特点是计算简便,征收效率高,是我国最广泛的一种税率形式。但它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
  
  B.累进税率:按照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对象,并规定相应的由低到高的税率。
  
  累进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累进税率的优点是税负公平,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缺点是计算较复杂。
  
  累进税率又可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全部应税数额都适用于相应的*6等级的税率课税。
  
  超额累进税率:一定数量的课税对象可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
  
  C.累退税率:是指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时,税率反而逐级递减的税率。实践中并无真正的累退税率。
  
  (2)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①边际税率:指在超额累进税率情况下对计税基数各级次的增加部分所适用的税率,或最后一个单位的税基所适应的税率。
  
  ②平均税率:全部税额与收入之间的比率,亦称平均负担率。
  
  (3)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①名义税率:税法所规定的税率。
  
  ②实际税率:税收的实际负担率。
  
  (4)零税率与负税率
  
  ①零税率:以零表示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形式,表明课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要缴纳税款。
  
  ②负税率: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抵于某一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
  
  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一种商品或劳务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
  
  指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期限。是税收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加成和减免:
  
  1.附加和加成
 
  
  附加和加成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一种措施。附加即附加税,是与正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减免税
  
  减免税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一种措施。
 
  
  3.起征点和免征额
  
  起征点和免征额实质上属于免税的特殊形式。
  
  (1)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2)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4.出口退税
  
  税收的分类:
  
  世界各国的税种一般分为六类:商品和劳务税类、所得税类、社会保障税类、财产税类、关税类、其他税类。
  
  2014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12章
  【例题·单选题】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A.课税对象
  
  B.纳税人
  
  C.征收主体
  
  D.负税人
  
  『正确答案』D
  以上则是高顿网校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师2014之《初级经济基础》第12章第2节: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请尽快吸收。请逐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