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多少分钟?什么是劳动的供给原则?
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科,虽然说题量很多,100多个选择题,但是因为机考,还是比较快的,加上有些题目比较简单,所以说在考场上抓紧时间的话,一般是能够完成的。
级别 |
批次 |
考试时间 |
考试科目 |
中级 |
1 |
11月12日上午 |
08:30-10:00 |
经济基础知识(客观题) |
10:40-12:10 |
专业知识和实务(客观题) |
2 |
11月12日下午 |
14:00-15:30 |
经济基础知识(客观题) |
16:10-17:40 |
专业知识和实务(客观题) |
3 |
11月13日上午 |
08:30-10:00 |
经济基础知识(客观题) |
10:40-12:10 |
专业知识和实务(客观题) |
4 |
11月13日下午 |
14:00-15:30 |
经济基础知识(客观题) |
16:10-17:40 |
专业知识和实务(客观题) |
二、什么是劳动的供给原则?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显然为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U/△L=△U/△I
劳动的供给曲线
在劳动的供给问题上,消费者的效用来自劳动的收入和闲暇,即消费者的效用是收入和闲暇的函数。通过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建立无差异曲线,来分析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其结论是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后弯曲线。
①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后弯曲线,横轴为劳动时间,纵轴为工资。劳动供给曲线表明,当工资较低时,提高工资,则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例如超过W2时,劳动供给减少。
②可以用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劳动供给曲线为何后弯。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从而会减少劳动的供给。般地,当工资低、收入少时,例如工资为上图的W1时,劳动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而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