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中级经济师知识点?来这里看基础知识理论汇总。6月开始,很多朋友也正式的步入了中级经济师的考试准备中,稍后小编会给大家更新一些考试的重难点内容,闲暇之余可以关注起来哦,利用好细碎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本文的主要知识点为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11章的3个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知识点,基础知识,理论汇总

☛☛测一测:你是否符合中级经济师报名条件

1、公共物品定义---第11章

保罗··萨缪尔森
(1)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2)“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
非竞争性: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3)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正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2、市场机制---第11章

亚当·斯密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
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
通过价格和产量的不断波动,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市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的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第11章
唐斯“理性投票人假说”:
(1)“理性的无知”:是指理性的选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因而没有动力花费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
(2)“理性的非理性”:是指正是由于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即使拥有必要的信息,选民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他们不会好好利用这些信息。这导致选民往往胡乱投
下自己那神圣的一票,根本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偏好,何谈政府根据选民表达的偏好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呢?
以上就是【谁有中级经济师知识点?来这里看基础知识理论汇总】的全部内容。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学习经济师?赶快来测一测!同时,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官网经济师频道,学习更多精品课程,练习更多重点试题,了解更多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