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13年考试《初级财政税收》知识点之财政收入对经济的影响
 
  本章节的主题是:财政收入对经济的影响
 
  内容如下:
 
  (一)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表现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指政府征税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的价格相对降低,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从而促使人们减少劳动供给。税收对劳动的收入效应,指政府征税之后减少了个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税收对劳动供给的这两种效应,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政府征税对劳动供给将产生激励作用,使人们选择增加工作而放弃或减少闲暇,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创造;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担,人们可能更多选择闲暇而代替工作。
 
  (二)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收入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个人收入水平越高,边际储蓄倾向越高;储蓄利率越高,居民的储蓄意愿越强,政府创造通过财政税收能够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全社会的储蓄率。
  在对储蓄利息不征利息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将会减少个人税后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水平和储蓄水平,产生征税的收入效应;对储蓄利息征税,使得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昂贵,而当下的消费价格相对下降,进而会增加居民的当前消费,而降低居民的储蓄意愿,从而产生了税收的替代效应。
 
  (三)对投资的影响
  当政府征收企业所得税时,会降低企业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如果因此降低了投资者的吸引力,将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增加消费支出,产生税收的替代效应;如果因政府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投资者为了维持原有收益水平而增加投资,则产生了税收的收入效应。
 
  (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个人所得税是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在各种收入来源既定的情况下,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状况。个人所得税能实现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尤其是累进税率制度,对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特殊的功能。
 
  考试励志名言: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以上经济师的考试*7大纲是由高顿网校小编[*{7}*]制作而成的!
 
  高顿网校小编提醒您尽量早日复习,预祝你在2014年经济师考试的合格名单中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