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2003年,全国地方税务局系统按照总局提出的继续把地方税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管理上来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地方税规范化管理,克服“非典”疫情、屠宰税全面停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加强地方税的税政管理和税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全年地方各税收入任务,为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新贡献。现将全国地方各税收入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国地方各税收入完成情况
根据总局税收快报统计,2003年全国地方各税(不包括证券交易印花税)共完成收入1212.19亿元,比上年实际增收161.37亿元,增长15.4%。
扣除已停征但仍有收入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屠宰税收入,全国“地方七税”(包括城建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收入为1200.1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收182.7亿元,增长18%。这一增长率虽然低于全国税收收入平均增长水平,也略低于地税局税收收入平均增长18.5%的水平,但仍然超过同时期我国GDP增长率8.9个百分点。这是各地税务机关坚持依法征税,努力强化各项管理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实施社会综合治税,强化地方税源泉控管的结果。
分税种看,与经济增长关联度较大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的收入增长较快,受投资、消费增长拉动的因素较为明显,分别比上年增长14.6%、80.8%、29.2%;而相对稳定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收入分别增长19%、14.7%、11.4%、9.8%,则主要体现了政策因素和征管的情况。其中资源税同比增幅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铁矿石减税政策的延后影响所致,而车船使用税增幅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税源流动性大,联合控管的难度较大。
分地区情况看,“地方七税”按收入规模排序前10名的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辽宁、黑龙江、河北和四川,收入规模均在4亿元以上,其中广东省达11亿元;按收入增幅排序,“地方七税”增幅排前10名的依次是山东、江苏、内蒙古、深圳、上海、吉林、浙江、宁波、江西和青岛,增幅全部达20%以上;按“地方七税”占地税局税收总额的比重情况看,全国“地方七税”占比为19.04%,比上年19.12%略有下降。其中黑龙江占比*6,达39.6%,云南、山东也都在30%以上,占比在20%-30%之间的有山西、辽宁、湖北、新疆、内蒙、甘肃、吉林、青海、陕西等20个地区,而“地方七税”收入规模排序在前10名的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五省市的占比则排在了倒数前10名,反映出由于目前对三资企业不征收城建税和土地使用税、对出口企业实行免、抵税的政策,越是外资企业和外向型经济比重大的地区,其“地方七税”收入占地税局税收总额的比重相对就越小。
二、分税种收入情况及增减原因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
2003年全国城建税收入545.83亿元,同比增加69.44亿元,增长14.6%。略低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流转三税”)加权平均16.4%的增长率,如考虑到三资企业缴纳的“流转三税”不征城建税等因素,城建税与“流转三税”的增长基本上是同步的。
去年城建税存在的减收因素较多,如“非典”疫情以及应对“非典”和支持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都对该税收入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去年我国经济总体增长加快,各地强化源泉控管,征收措施得力,不少地区的收入增速仍然较快。山西省去年“非典”
疫情尽管较重,其组织的城建税收入仍达到12.9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8.3%,主要原因除经济增长直接拉动城建税增收外,强化对煤炭业、服务业、房地产和租赁业税源的控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深圳市积极推行税务约谈制,进一步完善委托代征办法,并对地方税“双定户”成功推行了由银行储蓄帐户自行扣税的征收方式,全面推广电子报税服务,城建税收入同比增长28.3%。山东省依托信息化交换平台,去年在济南市组织实施了国、地税“联网稽核”试点,大大提高了地税局的纳税登记率和城建税的申报率和入库率。辽宁省主动与国税部门配合,按月掌握增、消两税征收入库情况,基本上实现了附征税费与两税的同步征收入库。
(二)房产税
在去年“非典”疫情影响情况下(娱乐、服务场所关闭,宾馆饭店大量闲置,实施减免税政策),全国房产税收入完成323.4亿元,同比增长14.7%,增收41.5亿元。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房产税税源相应增加,征收范围不断扩大。去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106亿元,同比增长29.7%,商品房销售面积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1%,使房产税的税源进一步扩大;二是不少地区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加强对房屋出租等一些薄弱环节的税收监管,开展对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检查,清理补缴欠、漏税,增加了收入。
如新疆一方面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税收稽查力度,积极追缴欠税,另一方面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大对房屋出租和市场门市出租的征管,对出租人实施税源动态监控使税收同比增长27.7%。北京市克服“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积极清理欠税,开展检查补税增收1.9亿元。此外,各地还积极探索和完善房产税的征管办法、交流和推广征管经验,也收到了明显的增收效果。重庆市九龙坡区地税局自行开发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三税”管理系统,对按原值征收房产税和按租金计征房产税的税源都实行了动态管理,促进了征管水平的提高。辽宁省积极推广丹东凤城市按图定位管理房产税的作法,有效地掌握了房产税源,堵塞了收入流失的漏洞,大幅度增加了收入。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
2003年全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19%,增加的主要原因除房地产业的发展使税源不断增加外,一些地区适当调高了税额标准和加强征管也是重要原因。如吉林省和山东省去年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4%和75%,分别是靠调高纳税额和征管上挖潜取得了显著的增收效果。吉林省调高纳税额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对城市郊区并入市区后应纳入而未纳入征税范围的土地,重新明确列入征收范围;二是利用全国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数据库的资料信息,重新划分了土地等级;三是适当调高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年税额标准。山东省以社会综合治税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国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数据库资料的作用,清源堵漏,将漏征户及时纳入监控管理,加大专项检查力度,以查治偷,以查促收,使城镇土地使用税大幅增长。
(四)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
2003年全国地税局组织的印花税收入为86.73亿元,同比增长29.2%。印花税收入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不少地区采用核定征收、委托代征等方式加强了源泉控管,同时强化税收检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浙江省结合当地实际,从规范管理出发,对金融保险、建筑安装、房地产、外贸等行业实行按月预缴、年终结算的办法,对产权转移书据加强代征,取得了收入同比增长60%的显著成效。上海市去年加强了印花税票的代售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法宣传和专项检查,积极为纳税人服务,使印花税增长了52.6%。江西省进一步落实了核定征收印花税的有关办法,同时加大对重点工程(如高速公路、铁路)印花税的征管和对代征单位的管理,也取得了明显的增收成效。陕西省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租赁业进行专项检查,查补入库的印花税款达到1476万元。
(五)资源税
2003年全国资源税收入为8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比同期地方十税收入增幅低5.6个百分点。资源税增幅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去年对联合企业铁矿山减按40%征收资源税有一个季度的减收“翘尾巴”因素。2003年仅辽宁、四川两个主产铁矿石的省,由于主要受此项因素的影响,比去年同期减收的资源税即接近6000万元。
按同比增长率排序,列在全国前10名的地区,增长率都在25%以上。由于去年资源主产地大都存在政策减税因素,当年同比增幅排在全国前10名的基本上都是资源税基数相对较小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基础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石灰石、建筑用沙石等应税资源开采的增长较快,加之当地税务部门采取相应的源泉控管等得力措施,实现了资源税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如青岛市去年资源税入库6339万元,同比增收2000余万元,增幅为50.1%,其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是该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使建筑用沙石资源开采量增多,通过开展综合治税、加大开采业户的源泉控管,应税沙石资源税同比增收近800万元;二是由于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一路攀升,导致该市金矿扩大生产规模,金矿资源税同比增收630万元;三是加大对透灰岩、盐、石墨等资源税的征收或清欠力度。浙江省2003年在全省水泥产业发展很快的有利条件下,通过花大力气落实资源税的代扣代缴管理办法,取得了同比增收额逾2000万元、增幅为49.9%的效果。云南省去年加强了资源税的代扣代缴和委托代征工作,特别是对重点工程施工企业要求预先存入税款保证金,有效地保证了重点工程资源税的及时、足额入库,去年该省资源税也取得了26%的增收效果。
(六)土地增值税
2003年全国土地增值税收入为37.3亿元,同比增长达80.8%,在上年增长99.3%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土地增值税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市场交易兴旺导致税源增加,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二是去年各地继续贯彻总局文件精神,加强了土地增值税预征等环节的管理,认真清理欠税。上海市去年通过政策宣传,加大了对开发商应纳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和管理力度,使该税收入同比增长12倍。宁波市去年贯彻总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对2001年以来的房地产应税项目的纳税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制定、落实了预征办法,同时加强与房地产部门配合,依托信息化实施纳税评估使税收增长6.1倍。此外,去年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对存量房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营业税政策作了调整,减少了营业税缴纳数额,从而减少了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金额,增加了收入。
(七)车船使用税
2003年全国车船使用税收入32.11亿元,同比增加3.28亿元,增长率为11.4%。车船使用税的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幅较大,应税车辆数量明显增加;二是不少地区积极争取交警等部门的联合监控也增加了收入。
福建省去年下发了与交警部门联合控管车船使用税等税种的通知,委托交警部门在车辆年检时,查验车辆是否完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连、江西、武汉等地积极向政府汇报求得公安部门支持配合,在源泉控管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其车船税收入均增长27%以上。其中武汉市地税局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调公安、财政部门,于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市实行车船使用税“联合办公、先税后检”的征管模式,全市2003年征收车船使用税3763万元,比联合控管前的2002年的收入增加2200万元,增长1.4倍。
三、关于2003年地方税收入分析材料的报送情况
为了做好地方税收入分析工作,切实完成好去年地方税的组织收入任务,我局地方税务司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十税一费”收入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从去年6月份起,增加按时据情报告城建税、房产税等6个税种(今年还应增加土地增值税)的收入情况,并对各地上半年按月报送的情况进行了通报。下半年多数地区对收入分析工作更加重视,报送更为及时和全面,这为我们及时分析、预测全年地方税收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能够按月及时上报收入分析情况及分析能够抓住重点的地区有:福建、大连、北京、江苏、山东、广东、宁夏、湖南、新疆、浙江、重庆、河北、青岛、天津、厦门、四川、辽宁、湖北、深圳、安徽、山西、青海、江西、广西、黑龙江等。希望各地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收入分析,在新的一年里把收入分析工作搞的更好。
2004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确保今年税收收入任务完成意义重大。
各地税务机关要全面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充分看到组织今年地方税收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增强信心,扎实工作,严管细查,抓住征管的薄弱环节不放松。
要继续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从监控税源入手,努力挖潜增收,加强分析工作,不断提高地方税的管理水平,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1:2003年地税局税收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2:2003年地税局地方七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3:2003年地方七税占地税局税收收入比例情况排序表(略)
附件4:2003年地税局城建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5:2003年城建税占流转三税收入情况表(略)
附件6:2003年地税局房产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7:2003年地税局土地使用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8:2003年地税局印花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9:2003年地税局资源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10:2003年地税局土地增值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
附件11:2003年地税局车船使用税收入及排序情况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