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商业职工队伍素质,使技术工人的业务技术等级结构逐渐趋向合理,以适应企业抓管理、上等级、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现就开展工人高级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级业务技术工人是企业的重要人才,他们具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业务技术难题、培训初、中级业务技术工人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工人队伍的自然更新,大批身怀绝技的老工人从生产经营*9线退了下来,加之工人业务技术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影响了工人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致使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业务技术水平的人数甚少,技术等级结构不尽合理。这种状况很不适应商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继续改进和加强初、中级业务技术培训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高级业务技术培训,解决高级工后继乏人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技术等级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政治、文化、业务技术素质的工人队伍,不仅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也是职工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开展高级业务技术培训,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围绕商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促商业”的指导思想。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技术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商业工作,具有精湛技艺的工人高级业务技术人才。要坚持业务技术理论传授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注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要坚持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实用,讲求实效。
  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的奋斗目标是:从1990年开始,用2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必要的基础工作和培训试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开,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级业务技术工人,以缓解企业的急需。到1995年,力争使全系统具有高级业务技术水平的工人达到占业务技术工人总数的5%左右,到2000年,达到占业务技术工人总数的10%左右,初步形成初、中、高三级结构比较合理的业务技术工人队伍。为保证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各地商业、粮食部门、供销社和企业要从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出发,参照上述指标,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各业务技术工种的培训任务和指标要求,并将初、中、高三级培训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和部署,使之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三、培训目标和对象
  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目标,按照部颁业务技术等级标准关于高级工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新标准尚未颁布以前,以商业、粮食、供销现行标准为基本依据,技术等级是五级制的,五级为高级。经过培训,要使受训者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工种高级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经营技能、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业务技术难题的能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生产经营*9线的“能工巧匠”和初、中级业务技术工人的指导教师。
  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的对象是:具有8年以上本工种工龄,已取得中级业务技术合格证书3年以上,文化程度相当于高中(45岁以上初中即可)的在生产经营*9线工作的业务技术骨干。
  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高级业务技术培训层次水平高,需要接受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由商业部教育司统一组织制订和编写,以使高级业务技术培训在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提高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质量及其使用效益。
  教学计划应紧紧围绕培训目标,按照传授理论与培训技能相结合,重在提高能力的原则开设课程。课程设置要少而精,以专业课和技能课为主,辅之以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并注意与中级业务技术培训的衔接,避免重复。根据商业部系统业务技术工种的特点,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的总学时一般定为600学时左右,理论教学与实际技能训练的学时比例一般为1:1.
  教学大纲和教材要体现改革精神,摆脱普教模式的束缚,克服重理论、轻技能、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的弊端。为了有效地使理论传授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要分别制订理论教学大纲和技能培训大纲,编写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融为一体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对商业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各地在执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控制在总学时的10%以内。对统一下达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在使用时也可作必要的增补,并可自编补充教材。
  五、培训的组织实施
  高级业务技术培训,原则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业、粮食厅(局)、供销社统一组织。对于确有必要跨省联合办学的,由商业部负责协调。要选配有生产经营实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聘请有一定业务技术理论水平、较高的技艺和传授能力的技术人员、技师(经营师)、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选择具有较好的教学实习条件的学校(培训中心)和大中型企业作为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的教学实习基地。
  培训形式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但在试点阶段,原则上要以脱产为主。培训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技能和提高能力。理论教学应采取讲授、辅导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技能培训应严格按照技能训练大纲的要求,采取现场教学、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
  六、考核、发证及有关政策
  对经过高级业务技术培训的工人,要按《工人考核条例》要求,进行高级工考核,此项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业、粮食厅(局)、供销社会同当地同级劳动部门组成的行业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分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考核。理论考试以笔试为主。技能考核采取指定或自选工作项目现场操作和答辩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可采取日常跟踪考核的方法。受训者经过全面考核合格,由行业工人考核委员会颁发劳动部门印制的高级技术等级证书,作为使用、晋升工资和评聘技师的重要依据。
  各级商业、粮食部门、供销社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劳动部门协商,研究制定高级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和工资待遇相结合的政策。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试行技术等级与浮动工资,技术津贴挂钩的办法。
  七、加强对高级业务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
  高级业务技术培训是一项新的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此,各地商业、粮食部门、供销社和企业都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要制订高级业务技术培训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人业务技术培训与考核机构,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商业部将本着强化行业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全行业高级业务技术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并下大力量组织抓好等级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编写出版、师资培训以及理论研究、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