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机械厅局(公司)、汽车办(公司),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械、汽车制造主管机构,计划单列机械、汽车企业集团,部直属单位:
  按照1996年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的部署,“九五”期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机械、汽车工业科技新体系,现将《机械、汽车工业科研院所深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机械、汽车工业科研院所深化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推动机械、汽车工业科研院所科技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特提出以下意见。
  —、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为实现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增强企业技术开发和吸收能力,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和竞争的主体,这是机械、汽车工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科研院所的改革必须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战略目标。
  全国科技大会后,机械工业部提出振兴机械、汽车工业的实施科教兴业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机械,汽车工业科技新体系,是实施此项战略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机械、汽车工业科研院所的改革,紧紧围绕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这一目标, 抓住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这一核心,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风险。
  调整产业结构,组建大企业集团,是机械、汽车工业深化改革的大方向。产品开发类院所进入大企业集团,既是这些大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也是这类院所发展的需要。科研院所应在重组以企业为主体的机械、汽车工业科技新体系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工作原则
  (—)机械、汽车工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结构优化、精干高效、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机械、汽车工业新型研究开发体系。这个新体系由大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社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组成。
  (二)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任务:
  1.进一步推进科研院所的内部改革和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继续引导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合、进入或领办企业集团,成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骨干。
  2.“稳住”一支少而精的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队伍。
  3.建立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加速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工作原则:
  1.“放”、“稳”结合,相辅相成
  “放开一片”与“稳住一头”,是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两个方面。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放开、搞活一大片,使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始终是机械、汽车工业科研院所科技工作的主体。“放开”是“稳住”的前提,并依靠“稳住”,奠定进一步“放开”的基础和取得新的技术源泉。
  在进一步推动院所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必须稳住基础共性技术与高技术研究,确保机械、汽车工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院所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放开的前提下,要重视与长远发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增强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2.统一规划,逐步推进
  新科技体系的建立,必须做好统筹规划,逐步加以实施。通过典型引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科研院所的改革,是此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所应探讨改革方向,确立主导改革模式,积极创造条件,稳妥加以推进。
  3.国家支持和市场导向相结合
  需要“稳住”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涉及面广的专业基础技术研究,风险大、投入高的高技术研究,以及公益性研究,国家和行业要给予一定支持;“放开一片”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工作,则主要通过市场导向、政策扶植、面向社会、企业化经营,求得发展。
  三、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内容
  (—)多数部属产品开发类研究所改革的主导方向是进入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集团
  目前,院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机械产品多数结构复杂,加工要求高,批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稳定质量,组织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要达到盈亏平衡点需要较长周期。并且,院所缺乏产业化所必须的资金来源渠道,缺乏生产、经营方面的人才与经验。因此,院所的产业化工作面临不少困难。
  进入大企业(集团),充实企业的技术开发力量,为形成具有雄厚经济与技术实力、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集团作出贡献,是产品开发类研究所改革的主导方向,是大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已进入企业的院所,尽管暂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方向正确,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院所可以直接进入企业集团,可与相关的企业共同组建大企业集团,也可以发展成为大型高技术企业集团。
  院所进入企业,双方的选择很重要。要以长远发展为重,求同存异,逐步结合。已进入大企业的院所,要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厂所结合的融合度和研究开发层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
  产品开发类研究院所,是一支技术力量较强的科技队伍,进入大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高级形式。
  (二)继续推进院所的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在当前情况下,继续抓好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现实的需要。院所要按照“立足产业化、迈向大集团”的思路,认真规划,积极推进。
  推进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深远意义在于:学习市场经济规律,促进观念转变,完成组织结构调整,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以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形式,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院所产业化的内容应包括扩大的中试生产、技术成套性工程承包、新产品的规模生产、及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科研院所的科研开发要与科技服务工作并举,长远目标要与近期工作结合。做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在产业化过程中,院所要主动与企业合作,处理好各种关系;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技术优势,稳定科技骨干队伍,为进入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当前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大企业集团的组建,为研究院所进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时机,要不失时机地积极推进。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在它们的建设和运行中,要认真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三)建立国家和行业的研究基地
  十年来,机械、汽车工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综合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机械、汽车工业今后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另一方面,机械、汽车工业基础共性技术和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势必影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稳住机械、汽车工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力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稳住”的主要形式,是以若干研究院所和重点高校的优势专业为基础,加强综合与集成,组建先进制造技术、汽车、生态农业工程装备、能源装备四大领域的研究基地,以及标准、信息、软科学等公益性研究的精干队伍。国家和行业要给予支持,以保证“稳住一头”的主体落到实处。
  (四)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速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
  机械、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持,特别是10万家中小企业,更需要这种技术支持。
  鼓励院所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部属院所和地方研究院所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向生产*9线,形成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等一批技术服务、技术中介机构组成的网络化科技服务产业,从事技术咨询、检测、推广、信息服务、培训、企业诊断等活动。
  设计院应加快向企业化的工程公司过渡,成为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加大院所运行机制改革的力度
  在深化院所内部改革的基础上,从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加大院所运行机制改革的力度。
  进一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科研为生产服务、科技为经济服务的观念;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观念。
  深化用工、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择优用人。使有才华的年轻人脱颖而出,造就一批跨世纪人才。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分流人员。机构设置要精干、高效。
  认真分析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桔构,主轴结合,多元运行。
  改革领导体制、行政业务体系、计划管理体系。加强院所基础管理工作,使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
  在振兴机械、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伟大进程中,机械、汽车工业科研院所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服务大方向、走向大舞台、认清新使命、共组主力军,是科研院所的领导带领全体职工努力奋斗的光荣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