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
  为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先导作用,促使电力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部决定在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电力公司开展创建“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工作,现将《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考核办法》(试行稿),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试行。
  各单位在试行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将执行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告部科技司。
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考核办法(试 行 稿)
*9章 总 则
  *9条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推动电力工业的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规定及部电技〔1994〕446号文(12条决定)和部电办〔1995〕394号文(11条意见)的要求,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 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强化依靠科技进步增加企业效益的观念,建立起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是当前电力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科技进步考核是推动企业管理的措施之一。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的科技工作考核。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四条 电力公司总经理是企业科技进步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责任者,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对企业的科技进步负有直接责任。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发展电力工业的观念,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第五条 各企业在电力体制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科技投入、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体。科技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和部关于科技发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科技工作管理办法,推动企业整体技术进步。
  第六条 企业应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按规划制订科技工作年度实施计划。电力科技工作应紧紧围绕提高效率、改善环境、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标,把解决电力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企业生产、建设、经营活动的需要选题立项,并认真实施和检查。
  第七条 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保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科技经费的稳定来源,同时运用经济和政策手段,引导、鼓励多渠道,多层次的增加科技投入,确保科技投入随经济需要的增长逐年增加,到2000年力争达到年销售电量收入的1.5%。
  第八条 努力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要求投入产出比达到1:5。
  第九条 鼓励各电力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转让,技术协作。每年新开的科研项目必须组织专家论证,避免封闭式的、低层次的重复立项,必要时可以组织联合攻关。重视新技术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并在应用中创新。对于先进适用的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应优先安排项目和经费。
  第十条 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技术法规。
  第十一条 积极推行企业管理现代化,积极开展科技信息工作。在企业管理中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三章 量化指标的标准
  第十二条 量化指标的考核采用计分制,基本分为100分,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获奖及专利等另加分。先进标准的基本分:90分,且总分110分以上。
  第十三条 网局的各项评分为其直属部分与下属各省之和的平均值。
第四章 考核评定
  第十四条 各电力集团公司及省电力公司每年一次定期自查考核,次年三月前将自查结果报部科技司备案。
  第十五条 部每两年评选一次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凡连续两年自查考核都达到先进标准的公司均可申报,科技司组织检查核实,对合格者授予“科技进步先进企业”称号,以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动态考核,达不到标准者取消称号。
  第十六条 凡获得“科技进步先进企业”称号的公司,部授予奖牌并给予表彰。
  量化指标考核表(见右侧附表)
 附: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考核办法有关考核指标的说明
  一、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要求达到年销售电量收入的1%以上,主要是指用于科技开发和研究的课题费用,同时也包含了推广中的二次开发费用和技措技改中的技术开发费用。要确保科技投入随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到2000年力争达到年销售电量收入的1.5%。
  二、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采取直接计算的方法,以具体科技项目作为统计单位,逐项计算其新增的直接经济收益,再逐一迭加,反映企业在规定时期内硬科技进步项目的总效果。要求考核期内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5。对于安全、环保、提高管理水平等不能测算经济效益的项目,不计入投入产出比考核。1、计算范围:企业在考核年度内完成并转入生产的科技进步项目所取得的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收益。这些项目应包括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以及行业或企业的科技项目,还应包括以科技进步为主的技措技改项目等,其计算公式是:
   M=E-C
  M………规定时期的科技进步所创造的净效益总额
  E………同一时期各科技进步项目实得收益之和
  C………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投入的总费用2、计算方法:采用分类计算方法,对可以计算的项目仅计算其直接经济效益,不计算其间接经济效益,逐项计算,再逐一迭加。效益分类如下:(1)增产增效:主要指提高劳动生产率。如:减少维护工作量、缩短工期、提高出力等,所创的新增收益。(2)、提高电能质量:主要指提高频率、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等,产生的经济效益。(3)节能降耗:主要指节约能耗和物耗。如:节约煤、水、油、电、或其它原材料,降低能耗、线损,废物回收利用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类似的科技进步而获得的收益。(4)安全:主要指提高人身安全保护、设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等所获得的经济效益。(5)环境保护:主要指实施环境保护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效益。(6)其它:如: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等等,所获得的收益和社会效益。3、计算原则(1)分类计算、迭加汇总的原则。企业对考核年应计算的科技项目,逐项计算,分类迭加汇总。(2)年度增长原则:每个项目只计算当年比上年新增加的收益,对连续新增效益的项目最多填报三年。(项目较大,实施周期跨年度,生产效应滞后期长的,不受年度限制,但要另行确定计算期限的起始时间,最多填报三年。)(3)企业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对企业有经济效益,但有损于社会效益的项目不予计算。(4)工序有限延伸原则:项目实施后,在本工序无明显效益,或出现负效应,但对后部工序有效益,可延伸至有效益的工序计算。(5)财务实收核定原则:计算项目的新增直接经济效益,必须扣除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大项目应包括多年投入的合理分摊部分),并经财务部门审核认可。(6)不重复原则:一个项目的收益在总计中只得计算一次,不得重复。几项科技措施在同一生产环节中实施,各项新增收益之和,不得大于该生产环节新增的总收益。4、汇总的分类(1)科技引进;(2)科技发展;(3)技措技改;
  以上分类不包括单纯基础性科学研究项目,只计算可在生产中应用的科技进步项目。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
  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值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比重,它是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1、计算方法
  (1)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a=y-αk-βl
     a: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y: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k: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l: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
     β: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
    (2)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
              t / yt
           y=( /----- - 1)×100%
              √   yo
           yt:t年的产出
           yo:基年的产出
    (3)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
              t / Kt
           K=( /----- - 1)×100%
              √   Ko
           kt:k年的资金(计算期t年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之和)
           ko:基年的资金(计算期基年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之和)
    (4)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
              t / lt
           l=( /----- - 1)×100%
              √   lo
           lt:计算期t年的劳动者人数
           lo:计算期基年的劳动者人数
    (5)科技进步贡献率:
               a
           EA=---×100%
               y
    (6)计算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