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各有关单位:
  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制、修订的《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草案,业经我署批准为新闻出版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CY/T1-1999  书刊印刷产品分类    CY/T2-1999  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CY/T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T5-1999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27-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    CY/T28-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    CY/T29-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订装  
  以上标准自1999年9月1日起实施,希遵照执行。
  标准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标准的订购和标准的宣贯培训,请与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联系。
  地址:北京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
  电话:(010)68164685,(010)68219966-218
  联系人:魏欣、马智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书刊印刷产品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1-1999代替CY1-91
  前 言
  CY1-91《书刊印刷产品分类》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某些印刷品的特殊要求,出现了使用二种以上印刷方式(如,平版印刷与凹版印刷)进行产品生产的情况,并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此次修订中,将这种印刷产品单立一类,即“综合印刷产品”。
  ②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有别于传统模拟式印刷的数字式印刷。为此,修订时增加了“3.2按转换模式分”类,在这一类目下列出了“模拟印刷产品”和“数字印刷产品”。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1-91。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志刚、廉 洁。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产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7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9851的定义。
  3.1 按印版特征分
  a) 凸版印刷产品;
  b) 平版印刷产品;
  c) 凹版印刷产品;
  d) 孔版印刷产品;
  e) 综合印刷产品;
  f) 其他印刷产品。
  3.2 按转换模式分
  a) 模拟印刷产品;
  b) 数字印刷产品。
  3.3 按印后加工形式分
  a) 精装产品;
  b) 平装产品;
  c) 骑马订装产品;
  d) 古线装产品;
  e) 其他印后加工产品。
  3.4 按最终产品分
  a) 图书;
  b) 期刊;
  c) 报纸;
  d) 其它。
  3.5 按出版和印刷要求分
  a) 精细产品;
  b) 一般产品。
    附录A (提示的附录)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1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A1.1 科学性
  选择分类对象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A1.2 系统性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按一定顺序予以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
  A1.3 可扩延性
  在增加新的分类对象时,不会打乱原来建立的分类体系,可以延拓和细化。
  A1.4 兼容性
  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
  A2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A2.1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该法将初始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同位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目与上位类目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
  A2.2 面分类法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个属性视为若干个“面”,每面又可分为独立的若干个类目,将这些类目加以组合,形成一个复合类目。
  书刊印刷产品可采用面分类法,按印版特性、转换模式、印后加工形式和使用价值等面进行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2-1999代替CY2-91
  前 言
  CY2-91《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本次修订以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为指导,对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进行了修改,并以该标准对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作为印刷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②原标准名称为《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考虑到标准的覆盖面,本次修订将“书刊”二字去掉,又考虑到与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的标准名称相对应,故将“分级方法”改为“分等导则”,这样,本标准的名称为《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2-91。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 洁、魏志刚。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引 言
  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产品质量水平,需要建立宏观评价质量的指标体系,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该指标体系的主导指标,是产品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为使印刷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原则,印刷行业应按本导则的规定,制定本行业的产品质量分等方法,并确定分等产品目录。
  本导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印刷产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7版本的可能性。
  GB/T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
  3 内容
  3.1 产品设计评价
  产品设计评价包括:
  a)装帧设计;
  b)原稿质量;
  c)产品总体要求。
  3.2 原辅材料评价
  原辅材料评价包括:
  a)印刷用原辅材料质量;
  b)印后加工用原辅材料质量。
  3.3 加工工艺评价
  加工工艺评价包括:
  a)各工序加工工艺;
  b)各工序的质量标准;
  c)成品的质量。
  3.4 产品外观的综合评价。
  3.5 牢固程度和是否便于使用。
  4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采用GB/T12707的产品质量分等原则。
  印刷产品质量水平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4.1 优等品
  优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近五年内的先进水平。
  4.2 一等品
  一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实物质量水平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
  4.3 合格品
  按我国一般水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组织生产,实物质量水平必须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
  5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5.1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印刷产品的标准水平和实物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5.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由行业归口部门统一负责,并按国家统计部门的要求,按期上报统计结果。
  5.2.1 优等品和一等品等级的确认,须有国家级检测中心、行业专职检验机构或受国家、行业委托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实物质量水平的检验证明;合格品由企业检验判定。
  5.2.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中标准水平的确认,须有部级或部级以上标准化机构出具的证明。
  5.2.3 经国家、行业检验机构证明印刷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确已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才可列入等级品率的统计范围。
  5.3 为使印刷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企业应具有生产相应等级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6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的划分原则
  6.1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划分为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一般水平标准和国内一般水平标准三个等级。
  6.1.1 国际先进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现行标准水平。
  6.1.2 国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一般的现行标准水平。
  6.1.3 国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水平虽然达不到国际先进和国际一般两个等级标准水平,但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达到仍在使用的现行标准水平。
  6.2 标准综合水平是指对标准中规定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项要求的综合评价。
  对比标准的水平,也是指综合水平,不应将各国标准的高指标拼凑在一个标准中。
  6.3 标准水平的对比对象为现行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无对比对象的标准水平的确认,采取与国际、国外类似标准对比的方法,完全取决于我国资源优势的标准,如其最低一级产品技术要求不低于国外先进标准的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不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也可与收集到的国外实物进行对比。
  6.4 与印刷产品质量相关的指标中任一项关键指标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或国际一般标准水平的,则不能认为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或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808批准、19990901实施、CY/T3-1999代替CY3-91
  前 言
  由于1991年版的《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的技术内容与当前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相关国际标准是一致的,因此,本版只是根据GB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 3-91。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瑞玲、刘浩学。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行业观察颜色样品的照明和观察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出版和印刷行业对彩色原稿(透射稿和反射稿)及其复制品观察评定的环境条件,也适用于与印刷相关的行业对颜色观察和评定的环境条件。
  2 引用标准
  GB/T 5702-1985 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3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3.1 CIE标准照明体D50
  CIE标准照明体D50代表相关色温为5003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x=0.3457,y=0.3586;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2091,v=0.3254,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2 CIE标准照明体D65
  CIE标准照明体D65代表相关色温为6504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其色品坐标为x=0.3127,y=0.3291;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1978,v=0.3122,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3 标准光源
  光源的指标应是照明装置的整体指标,包括光源的反光、散射装置的作用,或者是在观察面上测量的数值。
  观察颜色样品所用的人工光源应为3.1和3.2中所述两种照明体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相当于20mireds。色品偏差值△C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3.4 光源的显色指数
  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 应不小于90,特殊显色指数Ri (检验色样9~15)应不小于80。关于光源显色指数的计算见GB/T 5702。
  4 照明条件
  4.1 透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观察透射样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1中CIE标准照明体D50,所用光源为D50的模拟体。光源应均匀漫射照明观察面,使观察面的亮度为(1000±250)cd/平方米。在观察面上不应看到光源的轮廓或有亮度突变,亮度的均匀度应不小于80%。
  4.2 反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反射原稿和复制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2中CIE标准照明体D65,所用人工光源为D65的模拟体。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的光源应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照度范围为500lx~1500lx,视被观察样品的明度而定。观察面不应有照度突变,照度的均匀度不小于80%。
  4.3 照明均匀性的测量
  根据观察面的面积,把观察面等分成9块或更多等分的数量。在垂直于每块面积的中心进行测量,平均亮度或照度为各点测量值的平均值,亮度或照度的均匀度为*5值与最小值之比。
  为保证观察透射样品的光源装置所发出的光是均匀散射光,在与观察表面法线成0°~45°角之间任意角度的亮度测量值与垂直方向测量值之比不能低于85%。
  测量用亮度计或照度计的光谱灵敏度应符合CIE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
  5 观察条件
  5.1 观察者
  进行色评价工作的观察者必须是非色盲和非色弱的正常色觉观察者。
  5.2 透射样品与复制品比较时的观察条件
  透射样品应由来自背后的均匀漫射光照明,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观察。观察时应尽量将样品置于照明面的中部,使其至少在三个边以外有50mm宽的被照明边界。当所观察透射样品的面积总和小于70mm×70mm时,应适当减小被照明边界的宽度,使边界面积不超过样品面积的4倍,多余部分用灰色不透明的挡光材料遮盖。
  5.3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而不与复制品比较的观察条件同5.1,只是被照明边界要用透射密度为(1.0±0.1)D的透射漫射材料遮盖,遮盖材料颜色与中性灰的偏差△C应符合3.3中的规定。
  5.4 反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观察反射样品时,光源与样品表面垂直,观察角度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夹角,对应于0/45照明观察条件,如图1所示。作为替代观察条件,也可以用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角的光源照明,垂直样品表面观察,对应于45/0的照明观察条件,如图2所示。但此时观察面照度的均匀度应符合4.2中的规定。
           图1(图略)  图2(图略)
  当观察光泽度较大的样品时,观察角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找出a1的观察角度。
  5.5 环境色和背景色
  观察面周围的环境色应当是孟塞尔明度值6~8的中性灰(N6/~N8/),其彩度值越小越好,一般应小于孟塞尔彩度值的0.3。若观察面周围的墙壁和地面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挡板将样品围起来,或者使用环境反射光,在观察面上产生的照度小于100lx。
  观察反射样品时的背景应是无光泽的孟塞尔颜色N5/~N7/,彩度值一般小于0.3,对于配色等要求较高的场合,彩度值应小于0.2。
    附录A (提示的附录)色品坐标和色差的计算方法
  A1 uv坐标的计算
  已知样品的三刺激值X、Y、Z或CIE 1931色坐标x、y,则
  
         4X         6Y    u=--------,v=--------      X+15Y+3Z   X+15Y+3Z  或          4x          6y    u=---------,v=---------      -2x+12y+3   -2x+12y+3    A2 光源与标准照明体色品偏差的计算  
  设光源的色品坐标为uk、vk,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us、vs,则色品偏差△C为
  
                        1                        -              2       2 2  
  △C=〔(uk-us) +(vk-vs) 〕
  在CIE 1931色度图上,△C对应于一个椭圆。观察透射样品用的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457,y=0.3586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590,y1=0.3796          x2=0.3369,y2=0.3641          x3=0.3324,y3=0.3376          x4=0.3545,y4=0.3531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1),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4.815x -14.4407xy+7.9309y -5.0617x-0.7041y+1<0
  观察反射样品用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127,y=0.3291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245,y1=0.3481          x2=0.3041,y2=0.3344          x3=0.3001,y3=0.3101          x4=0.3213,y4=0.3238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2),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6.0424x -14.6904xy+8.7109y -5.1971x-1.1464y+1<0
  
            图A1(图略)  图A2(图略)      附录B (提示的附录)标准照明体D50、D65,300nm~830n  m,按5nm间隔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300 |  0.02 |  0.03 | 440 | 74.82 |104.86 |  |-----|-------|-------|-----|-------|-------|  | 305 |  1.03 |  1.66 | 445 | 81.04 |110.94 |  |-----|-------|-------|-----|-------|-------|  | 310 |  2.05 |  3.29 | 450 | 87.25 |117.01 |  |-----|-------|-------|-----|-------|-------|  | 315 |  4.91 | 11.77 | 455 | 88.93 |117.41 |  |-----|-------|-------|-----|-------|-------|  | 320 |  7.78 | 20.24 | 460 | 90.61 |117.81 |  |-----|-------|-------|-----|-------|-------|  | 325 | 11.26 | 28.64 | 465 | 90.99 |116.34 |  |-----|-------|-------|-----|-------|-------|  | 330 | 14.75 | 37.05 | 470 | 91.37 |114.86 |  |-----|-------|-------|-----|-------|-------|  | 335 | 16.35 | 38.50 | 475 | 93.24 |115.39 |  |-----|-------|-------|-----|-------|-------|  | 340 | 17.95 | 39.95 | 480 | 95.11 |115.92 |  |-----|-------|-------|-----|-------|-------|  | 345 | 19.48 | 42.43 | 485 | 93.54 |112.37 |  |-----|-------|-------|-----|-------|-------|  | 350 | 21.01 | 44.91 | 490 | 91.96 |108.81 |  |-----|-------|-------|-----|-------|-------|  | 355 | 22.48 | 45.78 | 495 | 93.84 |109.08 |  |-----|-------|-------|-----|-------|-------|  | 360 | 23.94 | 46.64 | 500 | 95.72 |109.35 |  |-----|-------|-------|-----|-------|-------|  | 365 | 25.45 | 49.36 | 505 | 96.17 |108.58 |  |-----|-------|-------|-----|-------|-------|  | 370 | 26.96 | 52.09 | 510 | 96.61 |107.80 |  |-----|-------|-------|-----|-------|-------|  | 375 | 25.72 | 51.03 | 515 | 96.87 |106.30 |  |-----|-------|-------|-----|-------|-------|  | 380 | 24.49 | 49.98 | 520 | 97.13 |104.79 |  |-----|-------|-------|-----|-------|-------|  | 385 | 27.18 | 52.31 | 525 | 99.61 |106.24 |  |-----|-------|-------|-----|-------|-------|  | 390 | 29.87 | 54.65 | 530 |102.10 |107.69 |  |-----|-------|-------|-----|-------|-------|  | 395 | 39.59 | 68.70 | 535 |101.43 |106.05 |  |-----|-------|-------|-----|-------|-------|  | 400 | 49.31 | 82.75 | 540 |100.75 |104.41 |  |-----|-------|-------|-----|-------|-------|  | 405 | 52.91 | 87.12 | 545 |101.54 |104.23 |  |-----|-------|-------|-----|-------|-------|  | 410 | 56.51 | 91.49 | 550 |102.32 |104.05 |  |-----|-------|-------|-----|-------|-------|  | 415 | 58.27 | 92.46 | 555 |101.16 |102.02 |  |-----|-------|-------|-----|-------|-------|  | 420 | 60.03 | 93.43 | 560 |100.00 |100.00 |  |-----|-------|-------|-----|-------|-------|  | 425 | 58.93 | 90.06 | 565 | 98.87 | 98.17 |  |-----|-------|-------|-----|-------|-------|  | 430 | 57.82 | 86.68 | 570 | 97.74 | 96.33 |  |-----|-------|-------|-----|-------|-------|  | 435 | 66.32 | 95.77 | 575 | 98.33 | 96.06 |  ---------------------------------------------                      续附录B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580 | 98.92 | 95.79 | 715 | 84.87 | 67.98 |  |-----|-------|-------|-----|-------|-------|  | 585 | 96.21 | 92.24 | 720 | 76.85 | 61.60 |  |-----|-------|-------|-----|-------|-------|  | 590 | 93.50 | 88.69 | 725 | 81.68 | 65.74 |  |-----|-------|-------|-----|-------|-------|  | 595 | 95.59 | 89.35 | 730 | 86.51 | 69.89 |  |-----|-------|-------|-----|-------|-------|  | 600 | 97.69 | 90.01 | 735 | 89.55 | 72.49 |  |-----|-------|-------|-----|-------|-------|  | 605 | 98.48 | 89.80 | 740 | 92.58 | 75.09 |  |-----|-------|-------|-----|-------|-------|  | 610 | 99.27 | 89.60 | 745 | 85.40 | 69.34 |  |-----|-------|-------|-----|-------|-------|  | 615 | 99.16 | 88.65 | 750 | 78.23 | 63.59 |  |-----|-------|-------|-----|-------|-------|  | 620 | 99.04 | 87.70 | 755 | 67.96 | 55.01 |  |-----|-------|-------|-----|-------|-------|  | 625 | 97.38 | 85.49 | 760 | 57.69 | 46.42 |  |-----|-------|-------|-----|-------|-------|  | 630 | 95.72 | 83.29 | 765 | 70.31 | 56.61 |  |-----|-------|-------|-----|-------|-------|  | 635 | 97.29 | 83.49 | 770 | 82.95 | 66.81 |  |-----|-------|-------|-----|-------|-------|  | 640 | 98.86 | 83.70 | 775 | 80.60 | 65.09 |  |-----|-------|-------|-----|-------|-------|  | 645 | 97.26 | 81.86 | 780 | 78.27 | 63.38 |  |-----|-------|-------|-----|-------|-------|  | 650 | 95.67 | 80.03 | 785 | 78.91 | 63.84 |  |-----|-------|-------|-----|-------|-------|  | 655 | 96.93 | 80.12 | 790 | 79.55 | 64.30 |  |-----|-------|-------|-----|-------|-------|  | 660 | 98.19 | 80.21 | 795 | 76.48 | 61.88 |  |-----|-------|-------|-----|-------|-------|  | 665 |100.60 | 81.25 | 800 | 73.40 | 59.45 |  |-----|-------|-------|-----|-------|-------|  | 670 |103.00 | 82.28 | 805 | 68.66 | 55.71 |  |-----|-------|-------|-----|-------|-------|  | 675 |101.07 | 80.28 | 810 | 63.92 | 51.96 |  |-----|-------|-------|-----|-------|-------|  | 680 | 99.13 | 78.28 | 815 | 67.35 | 54.70 |  |-----|-------|-------|-----|-------|-------|  | 685 | 93.26 | 74.00 | 820 | 70.78 | 57.44 |  |-----|-------|-------|-----|-------|-------|  | 690 | 87.38 | 69.72 | 825 | 72.61 | 58.88 |  |-----|-------|-------|-----|-------|-------|  | 695 | 89.49 | 70.67 | 830 | 74.44 | 60.31 |  |-----|-------|-------|-----|-------|-------|  | 700 | 91.60 | 71.61 |     |       |       |  |-----|-------|-------|-----|-------|-------|  | 705 | 92.25 | 72.98 |     |       |       |  |-----|-------|-------|-----|-------|-------|  | 710 | 92.89 | 74.35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 5-1999 代替CY/T 5-91
  前 言
  本标准是在CY/T 5-91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依照既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又要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对前版标准的“质量要求”、“实地密度”、“套印误差”、“网点增大值”和“相对反差值”等项数据作了适当的修改。其中,主要是调整了套印误差和实地密度的范围。
  本标准与正在实施的CY系列书刊印刷行业标准在内容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本标准前版发布后陆续制定的一批CY行业标准中,多项内容和技术指标数据都引自本标准前版,因此,在实施这类CY标准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T 5-9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洁、徐世垣、郭雄。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7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 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暗调密度范围见表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