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务院最近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7号)(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是对重要物资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实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继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将加强棉花质量监督作为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工作要求,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棉花质量监督工作。棉花经营渠道和市场价格放开,必须同时加强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建立并依法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这直接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针对当前棉花流通中掺杂使假、标识与质量不符、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加工设备加工棉花等问题依然较严重的实际情况,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所属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必须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严格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棉花质量监督执法和进一步完善棉花公证检验制度,依法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棉花流通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2001年度新棉上市在即,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把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市场准入关。棉花收购放开后,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棉花市场能否有序竞争、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各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一方面,各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在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下,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严格的前置审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对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棉花收购、加工经营资格。另一方面,新棉收购、加工期间,各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继续加强对资质认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经资格认定而擅自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要坚决取缔。对已经取得收购、加工资格的,要定期检查,凡丧失质量保证能力或虽具有质量保证能力但不执行的,要取消其棉花收购、加工质量保证能力合格资格。要通过严把市场准入关,为市场放开后的有序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二、坚决查处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棉花加工设备的违法行为。一段时期以来,小轧花机、土打包机大量充斥市场,一方面造成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导致争购棉花资源,扰乱棉花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其技术含量低,加工的棉花轧花质量低劣,降低了棉花质量,破坏了优质棉花资源。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非法加工设备有的还被用作掺杂使假的工具,这些加工网点成为滋生掺杂使假的土壤和诱发掺杂使假的重要场所。因此,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凡检查发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加工设备加工棉花的,要依法予以没收并监督销毁,不得再流入社会。同时,要对轧花机、打包机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并要采取有效措施从生产源头上加强监管,严禁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小轧花机、土打包机。
  三、继续深入开展棉花打假。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所属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继续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棉花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最近召开的棉花打假联合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推动棉花打假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9,要突出打击重点。棉花打假的重点是主产区,要重点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絮棉制品打假的重点是城乡结合部和絮棉制品批发市场,要重点打击用医疗废弃棉、工业废料等废旧棉原料生产絮棉制品的违法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大专院校、宾馆、幼儿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购买用于公益或有偿服务的絮棉制品的质量监督。第二,要狠抓大案要案。当前要加快对前段时期已立案案件的结案进度。要继续公布举报电话,受理棉花质量案件举报,兑现奖励,进一步发动群众举报案件。在新棉上市初期,要加大打击力度,查处一批大案要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第三,要狠抓制假源头。棉花掺杂使假的源头主要在主产区,制假的主要设备是小轧花机、土打包机。絮棉制品制假的源头主要在城乡结合部,制假的主要原料是各种废旧棉。要狠抓这些源头,依法没收非法加工设备,管住废旧棉原料,防止流入市场。第四,要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棉花打假牵头部门的责任,一定要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协调。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揭露和曝光大案要案,表扬棉花质量好的典型,扶优治劣,以正压邪。今年棉花收购高峰期,棉花打假部际协调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各地打假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四、强化棉花购销经营活动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依法大力开展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查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压抬等级、重量、混等混级、质量与标识不符等质量违法行为。针对棉花收购放开后,经资格认定的收购企业点多面广的情况,各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组织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深入基层进行巡回检查,对压级压重、损害棉农利益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查处。棉花加工环节是确保棉花质量的关键环节,各地要将其作为棉花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抓实抓好。棉花销售环节要重点监督棉花经营者向未列入公证检验试点范围的棉纺企业销售的棉花的质量,为棉纺企业严把进厂原棉质量关。同时要在棉花流通这一最终环节充分暴露棉花质量问题,为此,我局将责成中国纤维检验局适时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监督检查。
  五、稳步推行棉花公证检验制度。国家储备棉要依法严格实行出入库强制性公证检验。各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按照国家出入库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储棉出、入库公证检验任务,确保国储棉储优储新,保证国家对棉花市场宏观调控的顺利实施。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试点,将继续围绕国有大中型棉纺企业进行。在棉纺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下,根据国家财政控制的经费规模,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逐步扩大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试点范围。按目前推行的进度,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推开。根据当前棉纺企业申报的情况,中国纤维检验局拟于近期再次调整扩大今年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试点范围。对于试点范围以外的企业购买的棉花目前不得按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受理。
  六、加强领导,确保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今年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这次改革精神,切实履行棉花质量监督职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今年棉花质量监督任务繁重,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领导,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