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超级整合实验:现金集权下的25个利润中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困扰了多年的“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的两难命题,“红筹巨人”华润集团正在悄悄地解答。 7月29日,华润朝自己的未来构想又逼近了一步———华润创业(0291.HK)旗下的中港混凝土,与华润机械五矿旗下水泥业务所合并而来的华润水泥控股(0712.HK),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交易,当天上市价2.725元。业务重组以后,华创将不再持有华润水泥的股份,转而由华润集团持有新公司74.5%的股权。这并非只是一次简单的分拆上市。 “在集团控股的情况下,帮助各行业利润中心打通国际资本市场通道,最终实现华润集团由多个上市公司组成的控股集团,是华润的战略目标和布局。”*7一期的华润杂志,非常清晰地描绘出了华润集团的未来蓝图。 也就是说,坐拥700亿港元资产、从*9产业到第三产业一应俱全的华润“巨人”,将会把现在的25个一级利润中心,重新梳理合并为若干个“小华润”,划定在某个特定的行业内“聚焦式”发展。然后,每个“小华润”,都会通过各自业务群体中的上市公司,或是直接上市,与资本市场“嫁接”在一起。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还曾经对外宣布过更为激进的计划,即华润所有的一级利润中心,希望都能变成一家上市公司。届时的华润集团,将彻底解决备受外界质疑的多元化、重叠式投资问题,变成一家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企业。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华润整合梳理旗下资产的动作也正在越来越快。以华润集团的旗舰华创为例,继剥离与“零销带动分销”战略无关的水泥业务后,在7月24日以1.29亿港元,收购了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物流业务,作为加强其战略定位的一步棋子。 在今年年内,华润策略投资旗下总资产近200个亿的华润电力也将在香港股市分拆上市。到那时,华润集团旗下直接拥有的内地、香港上市公司将达到八家左右———离宁高宁的梦想,已然不远。6S体系有效整合旗下业务“华润业务有效整合,对于华润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8月5日,华润集团的CFO,集团财务总监蒋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蒋伟说,现在较为扁平化的华润架构,以及“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战略设想,已经是站在过往几年持续管理变革之后的成果之上。更早以前的华润,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因为历史原因成形成的种种管理问题,曾让高层管理人员头痛不已。 华润内部资料指出,1990年代初,华润就开始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财务管理,但是仅仅是下属企业“不准代开信用证,不准放账,不准对外担保”这样的基本规定,旗下的二级子公司都不能严格遵守。有些违规的经理人因此受到集团的严厉处罚,但是,往往已经给华润集团造成损失。 而且当时华润的整个组织被分为集团、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等,机构层次重重叠叠。而且国企没有改革之前,每一级的公司都与相应的行政级别相对应,也与待遇挂钩,非常僵化。因此,从1999年开始,华润集团开始操作一套极为严格的6S管理体系。 当时宁高宁曾经指出,当时华润的问题在于,依然在用一套管理贸易公司的方法管理一个已经多元化的公司。华润面临最主要挑战是不是资产规模,而是资产质量;不应多元化,而是下决心专业化,应该尽快培育起现金流量强的、有盈利的业务。 实际6S管理体系的真正意图,则是华润集团开始梳理并直接切入当时两级公司旗下的各种业务。6S的具体内容,包括利润中心编码制度,报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业务评价体系,审计体系等六个部分。 蒋伟指出,其中利润中心编码化其实是为后来的业务重组做了梳理工作,因为某一行业类业务,分布在哪些两级公司,可以一目了然。另外,当时确定15个一级利润中心,以及当时的分支利润中心,实际上也是明确公司业务未来的关注点在哪里。6S制度中最重要,也是目前华润集团最重要的一个管理手段,就是将原先在二级公司手上的“资金使用权”全部回收,不再进行传统的包干式 资金管理,而是由集团统一审批,一下子堵住了“出血点”。集团层面,则是从整个资源调配角度来考虑问题,整体资源是否可以承担,行业战略是否需要这些投资等。在被收回了“财权”以后,华润的二级公司还需要接受严格不定期内部审计,以及每个月都要进行预算方面的监测。 “同其它国有企业不同的是,在业绩评价中,早在1997年我们就导入EVA的概念,国内还只是净资产方面的保值增值,但是我们已经是股东价值方面的保值增值了。”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8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