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的“圆规论”来源:作者: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2004年1月20日,距离中国传统新年还有两天,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了2003年第四季度季报和2003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亚信2003年总收入达到1.16亿美元,净收入为5750万美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约3150万美元,占公司净收入的55%.从*9季度净收入同比下降26%,到第二季度基本持平,到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再到第四季度同比增长21%,亚信已经止住了收益下滑的颓势,一道漂亮的起飞弧线正在向上延伸。  对于在电信行业冰封尚未解冻的时期取得这样的成绩,亚信CEO兼总裁张醒生并不惊讶,因为通过低谷时期的调整,亚信内部的成本、内部的交易和内部的管理效率都在提高,一个先进的“实时企业”雏形正在逐渐清晰。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公司内部的充分利用。  亚信的“圆规论”  成为一家实时企业是很多企业的目标,“这并不是梦想,很简单,关键在于企业的意识。” 张醒生说,“企业实现信息化、实时化,交易成本就会大大下降,透明性就会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亚信内部,流传着一种“圆规理论”,这是张醒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发明,“这个‘圆规理论’就是你找好自己的主业,找好自己的核心业务,把这一块做强做大,但是千万别局限于你已经建立的丰功伟业,要像画圆规一样,圆规那个定针一定要扎在一个坚实的板子上,但是别忘了,你还有另外一个针要不断地探索,去画新的圆。”  “信息化建设同样也要遵循‘圆规理论’。”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MIS部总监叶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家信息方案提供商,首先要把自己的信息化做好,否则怎么去给客户做信息化?”  叶军在亚信算得上是一位元老人物了,从1998年加盟亚信,他一直在从事MIS方面的工作,对亚信的信息化脉络可谓耳熟能详。  据叶军介绍,1998年,亚信正处于业务迅速成长期,为了让企业资源得以*5限度地利用,亚信专门成立了从事企业信息化的MIS部门,主要涵盖两块业务,一块面向网络技术、信息基础平台工程;另外一块主要从事商务应用系统、ERP系统等的建设。  沟通,是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职能。亚信内部网界面上集成了邮件系统、BBS、通讯簿等功能,使用非常方便,内部网成为亚信员工进行内部沟通的有效工具,人性化的设计一览无余。据悉,亚信的各地办事处之间都有专线连接,大家相当于处于同一个局域网环境内,互相联系、访问非常便捷,员工到外地办事处出差,也免去了频繁更改机器网络设置的繁琐。视频会议系统的开通,也极大地方便了亚信内部以及同客户进行实时沟通的需要。  信息系统建设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安全”。为了保证公司内部网络环境的信息保密和系统安全,亚信在内部局域网和外网之间架构了防火墙,通过企业版防病毒软件能够截杀大部分已知病毒,而且员工的客户端不必定期下载病毒定义更新。叶军说,前段时间My Doom等病毒一度猖獗,但亚信内部局域网却风平浪静,“因为我们的防御系统已经御敌于国门之外了”。  当然也有例外,2003年“冲击波”病毒的入侵,几乎穿破了所有企业局域网的防线,亚信也未能幸免,许多员工的机器受到感染。MIS部组织专门人手,对全公司范围内的电脑进行查修,统一安装微软补丁,将这次病毒造成的危害缩减到了最低。  ERP:导演纳斯达克抢滩  亚信进入中国之后,市场拓展势如破竹,订单接踵而来,当时亚信在Internet基础设施上的业务每年至少增长50%以上,亚信的技术者们沉浸在项目里不亦乐乎。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周期较长,而从订单到收入一般需要9~12个月,因此收入、投资、预付款往往混在一起,“很多项目看起来是赚钱的,可最终结算的时候却是亏损的”。亚信的财务系统也只是停留在记账阶段,很多报表不能满足公司内部管理以及国际化的需求,这样非常容易造成领导层在公司经营决策上的失误。  1998年,在惠普工作多年的CFO韩颖入主亚信,立即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财务信息化改革。Oracle系统在惠普的成功应用,使亚信选择了Oracle.在领导层的重视下,双方实施队伍齐头并进,从1998年6月开始实施,8月就已经开始运作整个系统。这样不到三个月就完成了Oracle财务系统的平台实施。  “成败往往系于一线,而时机就是它们的分水岭。”叶军对此深有感触,“2000年亚信上市两个月后,纳斯达克指数就开始大跌。如果亚信上市的时间向后拖延两个月,就极有可能导致巨大的融资损失。而沿用以前的财务系统,肯定无法提前完成需要的财务数据。”  不仅是保证了公司上市,ERP的成功实施还大大提升了企业信息化运作的水平。据介绍,亚信的Oracle财务管理最早使用的是10.7,包括应付款AP、应收款AR、总账GL、项目核算PA、固定资产管理FA等,后来升级到11.03,系统运行以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实施ERP后,公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报告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投资人的意愿可以更加清晰地体现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来,公司的主要财务目标被分解到了各个内部事业部,由各个事业部来实现。基于该系统,亚信又在外围开发了对于未来销售和盈利的预测系统。  2000年9月,初尝甜头的亚信,又部署了新的应用,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人事管理、培训、绩效管理等三个模块及其雇员服务系统,以及Oracle合作伙伴奇正增值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薪资管理系统。目前,亚信已经把交易系统架构在Oracle应用服务以及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应用服务基础之上。  “这套系统已经在亚信顺利运行了数年,它给亚信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公司不断增长的业绩、不断扩大的规模都体现了这一点。”叶军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3年SARS的出现,如同一场火山爆发,在岩浆吞噬一切的同时,土壤结构的再造也孕育着新的生机。亚信的信息系统亦经受了一次大的考验。  SARS期间,北京很多公司选择了停业,亚信员工也从4月23日到5月12日期间将办公地点从公司转移到了家中。不过亚信的正常业务并没有停止运转,亚信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和有力的信息沟通机制,在SARS期间充分发挥了它的巨大效能。  据叶军叙述,亚信80%以上的员工拥有笔记本电脑,在4月23日开始让员工回家办公之前,公司就紧急扩大了亚信内部管理所依托的VPN(虚拟专网)带宽,员工可以通过远程登录到公司办公平台,这个过程是加密的,保证了信息安全。同时,公司将每个员工邮箱的容量从日常的20M扩大为40M,管理系统还能够自动记录员工在内部网上登录和停留的时间,员工登录日志成为SARS期间对员工考核的依据之一。  为了方便沟通,MIS部将公司的交换机设置做了更改,使员工分机上的电话可以转接到手机上。此外,公司还从ERP系统中导出了紧急联系人(比如员工家庭成员)信息,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联系到相应人员。  在项目管理上,亚信在实施远程上班的头一天,向所有客户发出了保证函,保证亚信工程技术员在不在办公室的情况下,亚信的业务和服务均不间断,不会给用户造成影响。  SARS过后,回首总结,亚信这种在关键时刻提供实时、快速、应急保障系统的能力,不仅是份内的事情,而且还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帮助亚信赢得了老客户的信任,同时也获得了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2003年,亚信成功收购了太平洋软件,HRM、BI迅速成为其新的主战场,亚信也正式向“全方案”提供商转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叶军不无感慨地说,“亚信的这种实时能力已成为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少用户对亚信的信息系统建设十分感兴趣,纷纷咨询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比如天津通信的EIP项目,就是基于对亚信信息系统考察后的仿效,由亚信介绍经验并承担实施,MIS部和HR部的人员担当了技术支持的角色。我们已经不仅是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还能直接为公司带来销售增长,这让大家兴奋不已。”  叶军透露,亚信的信息化之旅远未结束,接下来,公司计划将内部网络改造为三层结构,搭建VLAN(虚拟局域网),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用于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工时系统也将上马。  在整个IT大环境依旧低迷的今天,亚信这个颇具工程师文化色彩的公司收获了源自信息化的信心后,正在悄悄地回到起飞的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