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沙钢如何从工业“三废”中掘金来源:新华日报作者:顾雷鸣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钢铁企业,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能耗大户”、“污染大户”的代名词。然而近日在江苏沙钢集团的采访,彻底颠覆了记者对冶金企业的这一传统印象。 目前,沙钢95%以上的工业“三废”实现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这个全国销售额第二、年产钢铁近360万吨的企业,1/3以上的经济效益来自循环经济。 “冶金企业不仅是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企业,也能成为生产资源、能源的企业。”曾经担任过张家港市环保局副局长的公司副总裁季永新,用三个“企业内循环”解释了这一新鲜理论。 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钢铁行业的特征之一。围绕这三个“老大难”,沙钢积极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尝试着将这些“废物”变成看得见的效益。顺着季永新的思路,沙钢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的合理线路清晰地展现在记者面前。 98%废气得到综合利用。以往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低热值煤气,都是当成废气点“天灯”烧掉,而今,每年11亿立方米的废气成了“宝贝”。新建的20万千瓦煤气发电厂,满负荷运行时可以满足集团30%的用电需求。今年10月,沙钢自发电7.7655亿千瓦时。改造轧钢加热炉,使用收集的煤气取代重油作为能源,不仅一年18万吨重油节约下来了,而且还可少排放二氧化硫1200万吨。 固体废渣基本全利用。一年200万吨高炉水渣的运送处理一直令人头疼。现在经制粉处理后,废渣摇身一变成为混凝土增强剂,立刻身价倍增,一吨卖70至80元依然抢手。废渣中的轧钢氧化铁皮、含铁尘泥等,与铁矿混合后,可做成烧结矿,再次进入高炉炼铁。电炉钢渣进行处理后取代石子、细砂等建筑材料,用作路基、场地建设,每年能节约1000多万元。 95%废水重复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排放,而经过水处理系统达标后再次应用到生产中。18套水处理系统运行起来,一年可重复利用水约2亿多吨,减排有机污染物8500多吨,节约水费2000多万元,同时也使得生产性废水接近了零排放。 季永新用手势分别画了个直线和圆圈。他说,过去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是单向的“直线形”产业链条。而循环经济追求的应该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圈形”产业链,实际上是把资源尽可能地充分有效利用,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4、效益*6、污染物排放最少直至为零。据了解,今年1 11月,沙钢从工业“三废”中抠回的经济效益就达9.4亿元。 力求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沙钢施展的几个“绝活”也大大降低了电耗。“热装铁水”技术,高炉铁水直接进入电炉与废钢混合,借助铁水高温融化废钢;加料次数从3次降为1次,减少因打开炉盖损失的热量;废钢进炉前先在烟道地区用高温气体“预热”……今年,沙钢每炼一吨钢只要耗电248度,平均下降了17%,为国内同行最低。 循环经济理念的率先实践,是沙钢在市场竞争中逼出来的“智慧”。季永新介绍,沙钢每年钢铁生产能耗约占生产成本的25%左右,而在能源和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资源又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是集团降本增效的现实途径。 循环经济带来的丰厚收益让这个钢铁巨人尝到了甜头。翻阅沙钢近期发展循环经济的“计划书”,上面赫然列着:计划与外商合作建设一座大型钢渣处理场,将钢渣经筛选后制成各类高低档的建筑材料;利用多余的蒸汽向社会供热,发展生态农业,如温水养鱼、大棚种植等;逐步将生活污水引入工业循环水系统,净化后用于工业补充水,实现工业废水“负排放”…… “循环经济,首先是经济概念,其次才是环保概念。现在,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们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自觉行为,成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长远手段。”这是沙钢运用循环经济的内在驱动力,而客观上则带来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