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管理---百安居的营运成本控制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作者:刘笑一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遗憾的是,这种美德似乎只是在个人和家庭中出现。   一个人做到节俭也许并不难,但如何把个体行为转化成一种企业的组织行为,则是管理的挑战。  奉守低成本战略的企业,通常都练就了“低价”必杀技,虽然公司财大气粗,但往往具有同一种组织意识——“节俭”。如果去注意那些走低成本战略路线的仓储超市,哪怕成为了世界500强,几乎都会在公司中倡导“节约”这种生意人的优良品质。  日前记者在对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拥有3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际装饰建材零售集团——英国翠丰集团的百安居(B&Q)进行采访时,发现百安居的营运成本控制,即充分体现了 “节俭”管理的细节。  “零售这个业态从本质上靠的是开源节流,”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对记者说。节俭被多数商人看成是优秀品质,就连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是以节俭著称。山姆不仅自己节俭,也在公司奉行节俭文化。  总经理手中的签字笔只要1.5元,由行政部门按不高于公司的指导价去统一采购——这听上去有些令记者惊叹。而他们选用廉价笔的理由是,既然都能写字,为什么要用贵的呢?   “每一项费用都有年度预算和月度计划,财务预算是一项制度,每一笔支出都要有据可依,执行情况会与考核挂钩。”卫哲如是说。  预算与计划建立了节俭的标准,如何节俭同样被制定为制度作为经验加以传递,这被称为标准操作规范(SOP)。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都会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百安居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会用红色特别标识。管理者会对报告中的红色部分相当留意,在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  百安居有一套成型的操作流程和控制手册,在其中的一本营运控制手册上,记者看到,该手册从电能、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商店易耗品8个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制度甚至将用电的节俭规定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如用电时间控制点从7:00到23:30,依据营业、配送、春夏秋冬季和当地的日照情况划分为18个时间段,相隔最长的7个小时,相隔最短的仅有两分钟。  “降低运营成本方法就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卫哲说。手法只有一个,即细化管理。百安居把运营费用细化到137项,每一项都有相应的金额数字,这种细化的管理,是百安居的“内功”。所有的支出,均需进行价值分析——这项支出是否增加客户的价值,或者说客户是否愿意为此项支出买单?这项支出所发生的项目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百安居对于那些对客户没有价值的支持部门进行照明控制,以及对空调温度的控制就是很好的演绎。  百安居管理层的大部分工作需要在各卖场走动。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带着不同的主题,看库存、标志、陈列展示、布局、看员工服务现状。走动式管理已成为百安居的一项制度,在这项制度中,每天都会有关于成本细节的检查:独立使用的空调、物业测温记录、办公室照明(无人时是否关闭)、办公室设备(非营业时间是否关闭)、员工休息室清洁卫生、办公室是否注意纸张再利用等等。这些基本上都与成本控制相关,问题一旦被发现,会被及时指出,同样在《检查表》上会有问题跟踪的记录。  除了以走动式管理为主要特点的事中控制外,订立标准是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在控制体系中,当标准同实际实施情况比较时,任何差异都能够被用来作为更正活动的依据。节俭已经成为百安居的一种企业组织行为,在百安居,节俭甚至已被当成一种文化。  “我们希望所有员工不要混淆‘抠门’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原则上,‘要花该花的钱,少花甚至不花不该花的钱’,我们要讲究花钱的效益。”卫哲给记者看的《营运控制手册》的前言部分如此写道。这种文化的灌输从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就已经开始并且常常在每天晨会中不断灌输、强化。  《营运控制手册》仅仅是向员工宣传成本控制意识的一种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百安居还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员工自觉地控制成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发现和推广成本控制的各种好方法、好技巧,例如成立成本控制小组,有效地执行并监督成本控制,对提出好建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等。  正是这种节约的意识,百安居的营运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远低于同行。而成本控制与低价格组合成百安居的低价战略——在海报上,他们的标语是“百安居就是便宜”、“退返200%差价”。  在卫哲看来,百安居的营运成本控制经验可以归纳为:一是把费用划分到很细的地步;二是百安居在全国、全球的营运数据提供了参考标准;三是有成本控制手册进行经验的传递;四是通过对成本控制进行激励和考核保证实施。卫哲表示,对于技术和品牌缺失的中国流通业和中国制造业,成本是手里惟一的武器。细化到每一项作业的管理,是降低成本的基础,基于客户的价值分析是确保有效降低成本的关键。为了把微利变成“暴利”,效率提升是发展壮大的途径。而提升效率,则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