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帐款管理案例来源:作者:张京宏日期:2008-05-15字号[ 大 中 小 ] 案例 笔者一朋友H君,在2007年06月份应聘到某机械产品公司负责应收帐款的管理。2007年08月,公司将一笔2000年的应收帐款交给H君,要求收回。帐款总额为人民3万元。起初,H君采用正常方式进行清欠,欠帐单位X公司的财务方面显示只欠款2万。X公司财务F小姐很客气,说有钱就还,态度很好。可后来连续电话和连续登门,F小姐渐渐暴露出赖帐的意图。 F小姐给H君说,你到法院去告吧。而H君也清楚,到法院肯定不行,因为超过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2年诉讼期限了。只有对事实债务进行清欠了。 然后H君又想办法,委托收帐公司办理,无奈X公司确实是赖帐大王,不理收帐公司那一套威胁和恫吓的程序,攻击不下。 再后,H君万般无奈,只好动员单位职工家属中的妇女儿童到X公司去要帐,X公司也是软硬兼施,一会劝这些人回来,一会找一些不三不四的流氓威胁,一会又报警110,但欠款事实是存在的,无奈。双方坚持了多日,X公司就是不还钱。 最后,H君此次要帐以失败告终。 笔者另一朋友B先生,也是常年从事应收款管理工作的。在B先生的工作经验中,基本没有形成对方赖帐的局面。为什么呢?B先生一般对应收款进行帐龄管理,那些需要电话催收,那些需要发函件,那些需要起诉,等等。因为不同的手段成本不同,在不同阶段的效果也不同。2007年08月,上海某R机械公司欠B先生所在的A公司款5万不还,B先生分析帐龄,快两年了,并且以前要过多次,对方都拖。B先生分析情况后果断建议公司起诉,经过诉讼和执行,该笔款连同利息一齐执行到位。 分析 为什么H君操作失败而B先生操作成功呢?笔者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一是历史问题。H君到新单位之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长期死帐等影响了H先生的发挥。 二是管理思想问题。B先生管理应收帐款,分类明确,并能根据帐龄和数量及双方的合作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处理,清晰的管理思想带来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三是跟踪管理和监督体制。H君所在的公司从来没有强有力的管理监督和跟进考核,所以导致应收款拖延了七八年。B先生所在公司对应收款有明确的管理考核制度,和管理者的收入奖金直接挂钩。 四是提成制度。应收款对收款者进行经济利益刺激,鼓励其努力工作。如果没有提成制度,干了和不干一样,干好和干坏一样,那操作者就没有积极性。 启示 从上述案例及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9,应收帐款思想要清晰,思路要明确。思想层面主要解决要不要管的问题。 第二,应收帐款管理制度要规范化。制度层面主要解决怎么管的问题。 第三,应收帐款人员的培训学习,包括财务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诉讼常识,心理学知识, 结束语 应收帐款管理是一门艺术。特别是碰到赖帐,那更是有战斗的情趣。当然,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希望本文对相关人员能有所启发、参考和借鉴。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