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企业:巧用VC孵化器开发新业务来源:作者:易武日期:2008-12-12字号[ 大 中 小 ]   不少企业在上马新产品、新项目,或者开拓新业务的时候,总是遵循这样的思路:从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经费“砸”下去,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则一无所获。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业务前景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如果还是依据这样的投资思路,新业务的上马无异于一场赌博。  统一企业通过参与VC(风险投资)投资的“喂小鸡”模式,来替代自己砸钱“孵小鸡”,大大降低了开发新业务的投资风险。  2008年6月30日,统一企业中国与其他几位投资者签署合作经营协议,共同在国内建立一家新的投资企业——华穗食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穗创投”)。该企业将以对中国食品和饮料公司的投资为主营业务,而统一企业拥有对华穗创投的绝对控股权。据了解,华穗创投将委托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另外一家投资企业(统一企业控股50%),为其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华穗创投也由此成为统一企业在中国开拓食品、饮料行业新业务的一柄新的“利器”。  VC孵化器:新思维缘起  在以往的经营中,有两笔投资对促成统一企业项目投资的VC思维产生过重大影响:一笔是“结盟”安德利果汁,另一笔是投资完达山乳业。  安德利果汁是一家生产浓缩苹果汁的企业,于2003年4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4年9月,统一企业中国协议收购了安德利果汁4.37%的股份,同时获得了安德利果汁一个董事会席位。通过这笔投资,统一企业不仅确保了浓缩苹果汁的供应,还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统一企业公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该笔投资获得的收益为1900万元。  可以设想,如果统一企业坚持自己“孵小鸡”,砸钱进去做苹果汁项目,不仅需要付出不菲的资金成本,在时间方面也必将滞后。相比之下,对其他公司的已有相关业务进行股权投资,能够更加省时省力地达成稳定原料供应的最初意图。  完达山乳业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奶制品而闻名的企业。2005年7月,在对完达山乳业增资扩股的过程中,统一企业获取了9%的股权,同样也获得了完达山乳业一个董事会席位。借助完达山乳业的技术储备、原料采购专长和对国内乳产品市场的认识,统一企业迅速打入了奶制品市场,于2005年底及2006年中在广州试点,进行“统一酸奶”的销售。遗憾的是,这项新业务最终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统一企业公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该笔投资亏损1336万元。  完达山乳业的投资给统一企业带来的教训是:对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可以助推本企业新业务的上马,但是无助于该业务规避市场风险。  引入VC:规避投资风险  总的来讲,要想开拓新业务,对拥有新业务的其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是一条省时省力的路子,这个大方向要坚持;但是,也应该尽量规避其市场风险。这样,VC投资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VC管理人在项目筛选方面的专业素养,以及VC惯用的财务投资方式(投入较低),都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以专业化的VC投资团队,代替分身无术的统一企业管理层做尽职调查、新项目筛选,对于降低投资风险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为什么说VC惯用的财务投资方式也能降低投资风险呢?还是以“孵小鸡”为例。统一企业明白,由自己来“孵小鸡”,成本与风险都是很高的。于是,它就换了一种方式,等别的企业将“小鸡”孵出来后,统一企业就拿出点“粮食”来喂一喂。如果“小鸡”能够顺利成活,以后再付出一定的代价将它买过来,将它变成自己的新“小鸡”;如果“小鸡”挺不过来,也无所谓,损失的不过是点“粮食”。  在这个例子中,VC投资相当于是在参与“喂小鸡”。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模式,它将面临3种结果:  1.在最差的情形下,被投企业倒闭。届时,统一企业损失的,也不过是部分以财务投资的方式注入的资金。  2.如果一切顺利,被投企业发展迅速,统一企业可以尝试与被投企业创业团队展开谈判,以适当的溢价收购创业团队所持的股份,从而将该企业及其新业务收归旗下。这一过程,可称之为“买小鸡”。当然,这也是统一企业最乐于看到的情形。  3.如果企业“健康成长”而创业团队不愿意向统一企业出售股份,统一企业也至少可以借先前的财务投资,分享该企业成长的收益。  可以看到,3种结局,有2种对统一企业有利。加上之前专业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在项目筛选环节上对风险的控制,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相比于自己砸钱“孵小鸡”,用这种参与“喂小鸡”,然后“买小鸡”的模式开拓新业务,统一企业所需要承受的投资风险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