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春兰,拿什么来拯救自己来源:作者:史玉光日期:2009-03-06字号[ 大 中 小 ]   *ST春兰曾经叱咤于我国空调市场,如今这头大象会不会轰然倒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ST春兰是春兰集团的一枚棋子,它的命运,掌控于春兰集团手中。春兰空调是一个民族品牌,也是江苏泰州的招牌,*ST春兰又间接地受制于地方政府。与一般的*ST上市公司面临暂停上市原因不同的是,*ST春兰的生产经营依然处于正常状态中,而*ST春兰的财务状况不算太糟糕,2007年前三个季度已成功扭亏为盈。这些因素使得*ST春兰保壳越发地扑朔迷离。  风光不再,处于退市边缘  *ST春兰曾经是空调行业的翘楚,但是进入21世纪,*ST春兰的脚步变得蹒跚起来,2000—2002年,春兰空调销售量出现下滑趋势。2003年*ST春兰攻城略地,主营业务收入将近翻倍。但是,2003年却是春兰集团历史上的转折点,由盛及衰。2003年,春兰摩托车、春兰动力制造和春兰机械制造3个公司分别亏损3402万、1362万和11万,这一年,*ST春兰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大幅下滑,分别为8868万和6149万,与2002年相比,业绩下滑达50%。*ST春兰两大主要资产苏州春兰空调器有限公司和江苏春兰洗涤机械有限公司分别亏损9万和2712万元。  从2005年开始,*ST春兰结束了连续11年的盈利历史,踏上了不归之路。2005年亏损2595万元,2006年亏损1.98亿元,被披星戴帽;2007年亏损3.15亿元,2008年上半年,亏损9510万元,*ST春兰面临着退市的风险,在为保牌而战。  *ST春兰从辉煌走向没落,其个中原因很多,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都有。行业前几年经历了品牌加速淘汰、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的过程,造成了春兰这样的一线品牌衰落。对于*ST春兰自身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9,春兰集团多元化,涉足动力机械、汽车以及房地产等产业,没有优化配置资源,拖累了空调主业的发展。2004年,在空调行业市场环境完全转变的情况下,春兰集团及时调整战略,一味加大非主营业务的投入,没有能做强主业,错失良机。即使在亏损状况下,春兰集团依然坚持多元化之路,斥资1.8亿的资金增资春兰动力制造公司压缩机项目。  第二,*ST春兰没有建立完备的销售渠道。*ST春兰采用自建渠道和发展经销商两种营销模式,自建渠道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得罪了经销商,许多经销商退出代理,令春兰跌入了二三线阵营。到2006年,*ST春兰在市场策略、渠道落后于对手。在资本市场上,家电行业一波兼并重组狂潮中,美的电器、格力空调等通过资本运作,完成了对市场的圈地,而*ST春兰没有抓住这一机会,贻误战机。典型的例子就是,2006年江苏春兰洗涤机械有限公司亏损达到2285万元,从2003年开始到2006年一直持续亏损。  此外,春兰集团2000年提出MBO方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春兰人的积极性,人才流失、高管频繁变动,给*ST春兰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自救不力,回天乏术  从2007年开始,*ST春兰一直在调整策略,奔命于摘星脱帽,2007年前三季度,已经显现出回暖之意。但是,2007年报却显示巨额亏损,*ST春兰又陷于保派之战中。  在今年年初,摆在*ST春兰面前的路有三条:一是直接退市或者卖壳;二是做大空调,全力自救;三是进行资产置换,主业转型。  对于*9条路,无论是泰州地方政府还是春兰集团,都不愿看到这一结局。  今年的前九个月,*ST春兰选择了第二条路,靠自救来恢复上市。为了恢复上市,*ST春兰是煞费苦心,调整经营模式,追讨欠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9,公司管理层和经营层全力以赴,继续围绕主营业务,坚持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并对已开发的代理商进行调整,采用优胜劣汰制,对经营能力差的地区重新选择代理商,对空白区域增加代理商,强化市场开发的管理。  第二,加快产品更新、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重点开发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型产品以及适合高温环境使用的T3工况等系列产品,提升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充实公司内控力量,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努力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运营成本。  第四,加大追讨欠款的力度。关于泰州春兰销售公司欠款事宜,6月底,该公司已经还款1.6亿元,截止8月底,本年度实际还款2.5亿元。如果泰州春兰销售公司在2008年12月31日前,不能偿还3亿元的欠款,作为担保方的春兰集团将帮其清还所欠余款。  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我国整体经济运行不稳,而且房地产行业低迷,致使空调市场不景气,盛夏酷暑时期,行业的库存不减,产品售价下降。对于*ST春兰自身来说,市场份额、品牌和技术都已不具备优势,在资金方面也没有深厚的积累,另外银行对于*ST春兰的信贷额度大幅下滑,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更是不可能。  尽管*ST春兰为了积极恢复上市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上半年业绩公告显示,其营业利润亏损约1.1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183元;每股净资产3.9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4%。上半年春兰空调在国内市场的营业收入为4.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7.84%,近6成。  这毫不留情地证实了自救行为的软弱无力。  回归主业,两条腿走路  春兰集团不会主动放弃对*ST春兰的控股权,因此*ST春兰如果要“保壳”,无非是空调主业扭亏或者春兰集团注入其他优质资产这“两条路”。前九月的实践表明,*ST春兰自救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这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第三条路——主业转型,即春兰集团注入优质资产。  7月7日,徐工科技与春兰汽车的股东江苏春兰自动车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购买其持有的春兰汽车60%股权。江苏春兰自动车有限公司是春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7年,春兰汽车主营收入为18158万元、净利润为-5514万元。而今年上半年春兰汽车的主营收入是5071万元,净利润是-2324万元。可以看出,即使春兰集团不出售春兰汽车,春兰汽车也不是优质资产。  转让了春兰汽车,春兰集团卖养子,救亲子。这之后,春兰集团旗下目前就只剩下两大主业了,除了放在*ST春兰中的空调等家电业务之外,另一支柱就是能源产业,主要是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镍氢电池业务。春兰集团在这个新兴产业上投下了重金,斥巨资打造研究中心用于新能源的开发。按照规划,新能源的发展分三步走:*9步,是搞镍氢电池;第二步,就是搞燃料电池;第三步,春兰打算做太阳能电池和发电设备。*ST春兰是春兰集团的一个子公司,春兰集团内部只要将电池产业一项注入*ST春兰即可扭亏为盈。  如果说春兰集团这之前可以通过债务重组、捐赠利得等途径来实现*ST春兰的扭亏为盈,那么,出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号完全截断了这条输送利益的管道。一些上市公司违背会计准则操纵利润的方式主要包括:通过关联方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方式达到扭亏为盈,通过向上市公司捐赠直接输送利润以避免停牌或被特别处理的目的。对于这些问题,证监会和财政部会予以坚决制止。可能的会计处理是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将捐赠利得计入资本公积,从而改变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其计入营业外收支。这样一来,减少了*ST春兰通过债务重组或接收捐赠来扭亏的机率。同时在目前证券市场低迷状态下,ST壳资源可谓是前后受敌,前面是市场不景气,后面是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号的出台,堵住了退路。这样就导致了ST壳资源的大大贬值,像春兰集团这样有实力的企业,不会选择外售ST壳资源这条路的。如果出售的话,也是自己卖给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5月*ST春兰停牌后,春兰集团内部从上到下加了工资,从普通工人、中层干部到高层管理者,春兰集团意在稳定军心,其注重公司长远发展之心可见一斑。此外,2007年年报中,*ST春兰计提了7000万元的坏账准备和5000万元的存货跌价损失,这样直接减少了*ST春兰的市值,但是这不成能为MBO的理由。  *ST春兰靠自身来拯救自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比较可靠的的途径是春兰集团借壳*ST春兰整体上市,春兰集团同时抓新能源和空调,收缩战线,将精力放在空调产品的创新和新能源发展上。由前所述,春兰集团目前的优质资产只有空调和新能源了,无论是注入优质资产还是春兰集团整体上市,其本质都是一样的。目前*ST春兰只占春兰集团资产的21%左右,虽然*ST春兰持续亏损,但春兰集团运行良好,*ST春兰的亏损对集团的影响极其有限。整个集团公司实力雄厚,整个集团的业务收入反哺空调,*ST春兰就有机会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