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药业的资本运营之路:银行助其登上创业板来源:作者:日期:2009-11-10字号[ 大 中 小 ]   最近,苏丙军非常忙碌: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企业之一的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日药业”)的财务总监,他与公司其他同事一起,总是不停地在全国各地进行上市前的路演推介工作。让苏丙军欣慰的是,红日药业在10月30日成功登陆创业板,并且成为创业板中股价*6的股票之一。  苏丙军被业内人士评价为财务高手。在谈到银行服务的时候,他深有感触。“目前公司融资方式较单一,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融资。”苏丙军表示,“本次发行上市,将大幅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特别是可以使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长期资金,这将有助于公司改善资本结构,从而大幅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而事实上,银行支持在红日药业的上市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银行借款*6占总资产44%  “银行借款对公司流动资金周转的支持作用较大。”苏丙军表示。  资料显示,红日药业2006年年末资产负债率曾创出79.86%的高点,其中短期借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4.3%。之后,这一比例逐年降低,2007年年末降为64.87%、2008年年末降为42.18%。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红日药业2006年年末和2007年年末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苏丙军分析到:“2006年以前,公司主导产品为普通用药,盈利能力较低;而血必净注射液等新产品在2007年前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其盈利能力尚未显现。此外,公司在新产品市场开拓上投入较大,资金较为紧张,公司因此增加了银行借款,以改善流动资金周转紧张的局面。  2007年之后,随着主导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公司也逐步偿还了银行短期借款,使得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下降。2008年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至42.18%,基本接近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红日药业的合并利润表也显示其经营业绩在3年内大幅增长:2006年年末利润总额为769.9万元,2007年年末利润总额增长到4614.8万元,2008年年末利润总额为7864.4万元。随着经营业绩的大幅增长,红日药业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在逐年增加:2006年年末为122.4万元,2007年年末猛增到7201.0万元,2008年年末为7773.5万元。这些都为红日药业资产负债率的降低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红日药业预计今年的财务费用为61.09万元,比去年减少76.04%。  “这主要是公司2009年度贷款大幅减少及利息支出相应减少所致;另一方面,2008年公司收回关联方借款的资金占用费,致使2008年利息收入相对较高。”苏丙军分析。  银行接棒战略投资  红日药业是以2000年8月31日经天津津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的净资产为依据,由天津市大通红日制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在创业板推出的预期下,红日药业引入了上海申新、上海九百、中泰银盟、洋浦龙江等4家战略投资者。  然而,创业板并没有按预期推出,这也使得战略投资者开始逐步退出红日药业。2003年11月,中泰银盟全部退出,洋浦龙江也向大股东大通投资转让了0.833%的股份;2007年12月,上海申新和上海九百转让手中全部股份,退出了红日药业;2008年5月,洋浦龙江再次转让手中剩余的1.667%股份,退出了红日药业。至此,当初引进的4家战略投资者全部退出了红日药业。  不断遭遇失去战略投资者打击的红日药业之所以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就是因为找到了银行融资这个接力棒。以2006年为例,该年年末红日药业向银行借款为4679万元,而同期公司的流动资产为4565万元,银行借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到102.5%.  在银行的支持下,红日药业成功实现了新药研制、上市等工作,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7年年末实现营业利润4439万元。也正是因为效益的提升,红日药业得以在2008年偿还了银行3079万元贷款。  尽管上市给红日药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但苏丙军并不愿意放弃银行融资。他表示:“公司上市后会继续同各家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继续银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