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营业收入变动率 揭开了虚假纳税申报的面纱来源:作者:甘礼江日期:2009-06-24字号[ 大 中 小 ] 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上漂流为主要项目的旅游企业。2008年2月份,武宁县地税局黄段分局在税收分析时发现,该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和已纳税额均比上年大幅度下降,其中:营业收入下降50.75%,税额下降53.35%。针对企业出现的反常情况,分局决定把该企业作为纳税评估对象。评估人员通过资料数据分析,初步确定疑点为:企业可能通过虚减游客数量、人为低计票价,达到收入不入账,少缴地方税收的目的。为了核实疑点问题,评估人员向企业下达了《纳税评估约谈举证通知书》,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收入和应纳税额下降的相关依据,约谈中,评估人员先是耐心向企业宣传税收政策,要求企业对疑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查改正,但是,企业对疑点问题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拒绝提供有关依据,不愿如实自查改正。为了进一步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偷税情况,评估人员决定深入企业及其周围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企业的游客数量、票价情况,掌握企业确有偷税嫌疑后,评估人员依据《全省地税系统纳税评估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作了《纳税评估选案建议书》,经分局长签字后,报县地税局分管领导批准,将相关资料移交给县局稽查局立案查处。最后,稽查局对该企业的偷税行为作出了税务处理,补缴税费共计27885.1元,并予以罚款和加收滞纳金。 一、案例介绍 1、企业基本情况 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 注册资金:200万元 法人代表:XXX 经济类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水上漂流 经营方式:旅游服务 所得税征收方式:按核定附征率征收 公司使用发票:旅游景点门票和服务业定额发票 2、分析选案 2008年2月份,分局评估人员对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税收分析,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情况: (1)营业收入大幅减少:2006年漂流收入1294200元,2007年只有637355元,减少656845元,收入变动率达-50.75%; (2)纳税金额明显下降:2006年纳税110007元,2007年只申报51319.44元,下降幅度为53.35%; (3)税负率下降:2006年税负率为8.5%,而2007年只有8.05%,下降0.45%; (4)所得税贡献率下降:就2007年营业收入637355元计算,所得税额应为21032.72元,所得税贡献率达3.3%,而实际只有2.85%,相差0.45%. 3、主要疑点 通过对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与2006年纳税资料的分析,该公司存在以下疑点: (1)公司可能通过虚减游客数量达到收入不入账,少缴应纳税额; (2)人为低计票价,少列营业收入; (3)票外收入不入账,减少应税收入。 4、约谈举证 针对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人员向该公司下发《纳税评估约谈举证通知书》,要求公司相关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内到分局进行约谈,并提供以下举证资料:物价部门关于漂流门票收费的批文、公司与各旅行社签订的关于漂流价格的合同或协议、公司财务报表、免费漂流人数及价格单据、公司员工工资计算依据等。 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企业相关人员分别作出如下的解释: (1)2007年游客数量减少,主要有三个方的原因造成,一是水源不足,上游当地农民经常做坝引水灌溉,使得漂流水量不够,游客无法漂流;二是本省漂流公司越来越多,旅行社组团到该公司漂流的人数越来越少,全年漂流人数只有23540人;三是打折和免费签单的人数比上年增加,全年免费人数在3000人以上。 (2)票价比较低,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全省范围内漂流企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只有以比别人更低的票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行社组团到该公司漂流,接团漂流票价是每人25—30元;另外,对单位来客都是按最低的折扣价每人20元收费,对散客票价相对高一点,在50—65元之间,财务上全部是按实际收取票价做账,根本不存在人为降低票价入账的问题。 (3)对所有游客,公司只要收取票价,一律提供门票或定额发票,所有票价收入全部入账,没有票外收入不入账的情况,2007年营业收入的确只有637355元。 对上述解释,评估人员认为不够充分,要求公司提供相关依据进一步证明,但是,公司来约谈时未按照评估人员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公司的解释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证明。评估小组决定对该公司的纳税评估由约谈环节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5、实地调查 针对公司难以解释的疑点,评估人员着手开展内、外调查。 首先查看了公司2007年度的账簿、凭证,发现账簿记录的“其他应付款”科目金额达247000元,而对应的记帐凭证后面没有原始凭据附件,此笔数额较大,隐含异常,问财务人员不得合理解释,公司极有可能将旅游收入转挂往来帐。另外,从游客漂流人数记录簿上发现,7、8两个月记录的日期和游客量有点反常,记录的日期号断断续续,游客量比往常明显减少,这与7、8两个月的漂流高峰期不相吻合(高峰期除大雨天气外,几乎天天都有漂流游客),记录的单价与公司解释的情况大体相同。从发票盘点情况看,公司景点门票库存量较大,而定额发票全部用完(定额发票主要用于组团的旅行社结帐),说明旅行社组团不少,与约谈时公司称旅行社组团不多很不相符,对散客公司采取了卖票不供票的手法,人为减少了应税收入。另记录单上显示,全年免费人数只有1600人,与公司所称3000人以上相差甚远。 公司内部调查完后,评估人员悄悄展开了外围调查,并详细记录了调查笔录。从外围调查情况看,公司2007年游客数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但票价比上年要高,总的营业收入并不比上年少;公司与各旅行社都有合同或协议约定,旅行社组团票价为每人35—40元,与公司所称的接团每人票价为25—30元有出入。另了解到,单位签单为每人30元,与公司所称每人20元不相符,散客票价每人65—90元,与公司所称每人50—65元差距较大。 6、评估处理 经过实地调查,评估人员认定该公司存在着明显的偷税行为。为了防止公司毁损有关证据,评估人员依据《全省地税系统纳税评估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制作了《纳税评估选案建议书》,经分局长签字后,报县地税局分管领导批准,连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情况表》等相关资料转给县局稽查局作进一步检查。 7、信息反馈与资料归档 稽查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公司的偷税行为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公司隐瞒应税收入294110元,其中:票外收入挂入往来帐152000元,压低票价入账少列应税收入71000元,虚减游客人数少列营业收入71110元;偷逃地方税收24999.35元,其中:营业税14705.5元,城建税147.06元,教育费附加441.17元,企业所得税9705.63元,另补缴以前少缴的企业所得税2855.75元,共计补缴税款27855.1元,并予以相应罚款和加收滞纳金。 案件查结后,稽查局填写《纳税评估选案建议反馈书》,连同《税务处理决定书》及税款缴纳情况向分局评估小组进行了反馈。评估小组收到稽查局反馈的信息后,对纳税评估资料及稽查文书进行了整理归档。 经稽查局检查,该公司2007年度累计营业收入达931465元,税收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分别为8.5%%、3.3%,符合预警指标。 二、管理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建立税法宣传长效机制,突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对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辅导,对单位负责人要重点宣传税收法律法规知识,防止企业采取各种手段偷逃税收。 2、税收管理员要结合企业经营的特点,注意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涉税信息,并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异常,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 3、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分析,注意企业的往来科目,防止企业通过往来科目隐藏收入偷逃税收。 三、评估启示 1、本案运用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如采用营业收入变动率、税收负担率等有关指标的税收分析,揭开了虚假纳税申报的面纱,查补了税款,并对纳税人予以应有的处罚,强化了税源监控,维护了税法的严肃性。 2、本案例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建立了一个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各职能管理人员的税收分析,确定了重点纳税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精心组织约谈,并深入实地核查,发现纳税人有偷税嫌疑后,及时将情况移送稽查部门,为稽查提供了准确的案源信息。此例不失为一个通过纳税评估为稽查选案的好例子。 3、运用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和外部调查得到的真实信息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判定纳税人存在偷税嫌疑,是纳税评估取得突破性的关键。要评析企业纳税的真实性、准确性,就必须从基础信息入手,而检验基础信息是否真实、准确,*4的办法就是找到能够与之相印证的外部信息。本案例中,评估人员从信息着手,通过调查采集实际信息发现企业纳税问题,通过应用外部真实信息评析企业的纳税差异,从而成功地为稽查部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源信息。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