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评估软件对医用敷料行业的纳税评估案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日期:2011-02-23字号[ 大 中 小 ]   一、行业概况  德安县是全省医用敷料产品主要生产基地,目前形成规模的企业有5家,个别企业在江西省同类行业中规模*5,生产工艺具有领先地位,产品种类有20余种,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成为当地主要的出口创汇企业。5户企业基本情况如下:(见附表)  说明:为了表述方便,本文将“江西xxx医用敷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为“企业1”,将“江西德安县丰林xx医保厂”简称为“企业2”, 将“德安县丰林xx医用材料厂”简称为“企业3”, 将“德安县xx医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为“企业4”, 将“九江xxxx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简称为“企业5”。  二、案例介绍  (一)生成疑点  1、新增评估行业。试点初期,评估软件中省局统一设定只有22个评估行业,而该5户医用敷料企业在征管业务系统中归属于国标行业“医药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不在评估软件的22个评估行业之内,无法运用评估软件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为了运用评估软件开展试点工作,德安县地税局主动与省局相关处室沟通汇报,通过省局纳税评估管理岗新增了“医药制造业”评估行业和与其对应的行业评估指标。  2、评估指标选定和预警值设置。通过县局征管股纳税评估管理岗选定该行业的评估指标,共设定33个评估指标。每个评估指标对应一个预警值,预警值设置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评估疑点的有效性。预警值要根据事先计算的预警平均值为参照,人工经过反复实践测算出来。  3、基础数据采集整理。由于纳税评估软件需要的数据还没有与企业网上报税数据有效关联对接,目前纳税评估软件需要的数据只能通过“数据录入”模块手工进行采集录入。本次评估的数据主要是各企业2009年1-6月至2010年1-6月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纳税申报表等相关数据信息,由税收管理员分月进行采集录入。  4、生成评估疑点。待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设置完整,该行业5户企业基础数据全部准确无误采集录入完毕,县局征管股纳税评估管理岗进行操作评估疑点生成。该行业5户企业本次评估共生成疑点10个。县局征管股将生成的疑点通过软件平台全部下发至属地管理分局。  (二)案头分析  属地管理分局评估人员对县局下发的评估疑点,结合日常征管掌握的其他方面情况,对各企业的预警指标和疑点提示进行了案头分析。  (三)约谈举证  评估人员经过认真细致的案头分析,提出“企业1”、 “企业2”、 “企业3”、“企业5”的评估疑点需要纳税人约谈举证进行解释,并制作了《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明确了约谈内容、日期和地点,报分局长批准后,分别送达各企业。各企业财务人员按时上门进行了税务约谈。  经过案头分析、约谈举证环节后,评估人员集体讨论决定:“企业1”的2个疑点可以排除,但在约谈工作中纳税人如实反映的“出口免、抵、退增值税是否附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问题,评估人员及时向县局相关股室进行了专题汇报。县局相关股室反馈是:根据税收政策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出口免、抵、退增值税附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于是,评估人员要求“企业1”自查自报上述纳税情况:“企业2”在约谈举证时不能作出很好解释,转入实地调查核查进一步开展评估:“企业3”由于涉及情况较严重,建议移送稽查处理:“企业4”和“企业5”涉及的疑点是企业所得税问题,而其企业所得税属国税征管,转入结果处理环节结束该次评估工作。  (四)纳税人自查  “企业1”按照评估人员的要求,开展了自查自报。自查报告经评估人员审核,认为自查补缴税款准确无误,企业应补缴税款共计167180.22元,其中:城建税104487.64元,教育费附加62692.58元。“企业1”转入结果处理环节结束该次评估工作。  (五)实地调查核查  “企业2”经评估人员实地核查,涉及的疑点可以排除,评估补缴税款共计4563.83元,其中:城建税543.44元、教育费附加326.07元、房产税877.32元、土地使用税100.00元、印花税2717.00元。  (六)移送稽查处理  评估人员按照有关评估流程,将“企业3”报分局、县局领导批准, 移送县局稽查局进行处理。稽查局组织了专门检查工作组,按照法定程序,对该企业进行了实地综合检查。据县局稽查局反馈结果显示,该企业确实存在虚列支出和损失问题,与评估软件生成的疑点情况完全一致,评估补缴所得税款共计19395.09元。  (七)评估结果处理  经上述七个环节的评估实施工作,各企业生成的评估疑点都得到了排查解决。由此,评估人员拟定了《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报分局局长签署意见。经统计,本次专项行业评估共补缴税款191139.14 元,其中:所得税19395.09元、房产税877.32元、土地使用税100.00元、印花税2717.00元、城建税105031.08元、教育费附加63018.65元。  二、案例剖析  (一)新软件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开展的行业评估完全依托于省局开发的纳税评估软件,软件应用范围广泛,评估业务流程复杂,涉及到省局、县局、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等多个岗位,软件操作业务覆盖到评估软件中省局、县局、基层分局等20余个主要业务流程。从试点情况来看,这套软件含盖了整个纳税评估业务流程,可供使用的评估指标全面,软件功能齐全且计算量大,分析比对能力强,特别是可以利用软件刷新生成行业预警平均值,为设置行业预警值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运用评估软件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可以充分利用征管业务系统内信息数据资源,不仅可以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效率,生成的评估疑点很有针对性,而且选案覆盖面广、准确率高,大大地减少了选取评估对象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二)客观分析评估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修改建议。在软件试点工作过程中,评估人员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果,但也发现评估软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1、征管业务系统中网上报税功能模块和纳税评估功能模块数据还不能有效对接,且网上报税功能模块运行很不稳定,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经常进不了征管业务系统,严重影响基层日常征管工作。建议省局进一步完善网上报税模块功能,使纳税评估和网上报税这两个功能模块内的数据有效对接,评估模块需要的数据信息要求主要来源于网上报税数据,特别是财务报表数据和企业申报税款数据。  2、纳税评估模块中的“评估行业”建议省局全部开放,与征管业务系统中“国标行业”一致,分一级、二级、三级子目录行业。因为目前实践工作中,需要开展纳税评估的企业在征管业务系统中对应的国标行业或对应的第三级国标行业,与纳税评估模块中“评估行业”中国标行业或对应的第三级国标行业不完全一致,造成有些纳税户就不能进入评估模块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3、有些查询模块需要进一步修改,软件内一些税收文书制作、评估实施、评估结果处理等排版格式、字体规格和文字内容等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例如:“综合查询-纳税评估查询-清册查询-评估清册查询”中“评估文书列表”不能查询《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纳税评估选案建议书》、《纳税评估选案建议反馈书》;例如:《约谈举证签收单》中,“纳税人名称”栏次内显示纳税人管理码,应显示具体纳税人名称;《纳税评估实地调查报告》中“预警值”、“指标值”、“疑点描述”栏次错位,遗漏了“指标公式”栏次等。  (三)完善行业评估基础信息收集制度。要求评估人员必须将评估工作日常化,从评估基础信息入手,及时了解、掌握行业经营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尽可能多的纳税人涉税资料和行业信息,如申报资料、财务指标、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的产、供、销等数据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以方便评估人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对比。  (四)健全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纳税评估工作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通过对评估疑点的排除或确认,不仅可以发现纳税人存在的纳税问题,还可以对设置的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测,并不断修正,使设置的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要求我们必须在总局下发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评估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积累行业纳税评估数据,找准评估的主攻方向,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纳税人的评估适用指标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省、市、县局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实用的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指标预警值。  (五)努力提高行业税源监控水平。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具体手段,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征管,从个案延伸到全行业,由点及面,认真研究并掌握行业税收违法规律,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将行业评估成果及时转化为相应的行业税收征管制度,堵塞行业税收漏洞,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本案例中通过“企业1”、经评估人员政策宣传和讲解,企业及时补缴了税款16.9万元 .同时,德安县地税局举一反三,由县局税政股牵头,对全县12户具有出口权的企业开展了出口免、抵、退增值税附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税收清算,防止了税收流失,强化了税源管理。经统计, 12户企业共补缴税款82.9 万元。  (六)加强纳税评估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纳税评估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业务系统,包含宏观分析、微观分析、人机结合分析与一般账务分析等。软件操作人员涉及到省局、市局、县(区)局、基层分局四个层面,需要评估人员专业技能和水平差异很大,有些环节还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才能完成。因此,建立省、市、县、基层四级评估机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