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异常后利用对比分析和推理找出存在问题来源:中国税网作者:张晶 刘志耕日期:2010-05-20字号[ 大 中 小 ] 案例 某税务检查组到A公司检查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A公司总经理向检查组介绍了基本情况:公司成立2年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的一期工程至今未能全部投产,已投产的项目由于技术含量低及市场竞争激烈而难以打开产品销路,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刚竣工,目前处于试运行状态。加上各投资方注入的资本金多数用于基本建设,待公司开始投入生产并逐步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后,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今公司负债累累。 检查人员老何从账簿上看到,A公司被检查年度实收资本年末数比年初数增加了1200万元(1月初由原投资方B公司增资形成),便询问增资的缘由。A公司财务科叶科长解释道,因为公司规模要扩大。老何认为为扩大规模而增资合乎情理。 但是当老何回忆此前掌握的情况时,发现A公司总经理与叶科长两人的说法有矛盾。总经理介绍的情况是一期工程未能全部投产,产品销路很难打开,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还处于试运行状态,公司负债累累,并没有谈到增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实际上A公司目前的状况也根本谈不上扩大规模,这与叶科长解释的为扩大公司规模而增资有明显的矛盾。为了弄清事实,老何决定先核实两个问题:一是公司成立期初,各投资方投入的资本金与一期工程的基建规模是否相当,公司究竟是否缺少流动资金;二是公司究竟要如何扩大规模,是否因为扩大规模而增资。 两个问题很快被查明,*9,公司成立期初各方投入的资本金总额与公司一期工程的基建规模相当,而且投产后确实需要补充大量的流动资金;第二,对扩大规模的问题,公司只有一位分管财务的领导承认有此安排,但由于未能提供出扩大规模的公司决议和方案等资料而无从考证。可见,增资用于扩大规模的依据不充分。老何分析,如果叶科长从公司缺乏流动资金的角度,将增资解释为补充流动资金无可厚非,为何要将增资解释为扩大规模呢?难道是为了回避使用流动资金的问题? 想到这里,老何决定检查A公司1200万元资金的使用情况。在打开相关银行存款明细账户,调阅相关会计凭证,追查有关预付账款账户后,老何发现A公司的资金流出量较大,1200万元进账后就汇入了公司日常进出的资金流,虽无法明确判断1200万元的具体去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在1200万元进账后的半个月内,与从其他渠道进入的资金一起大部分用于原、辅材料的采购。老何不解,叶科长为何回避使用流动资金的情况呢?难道与利息支出税前扣除的问题相关? 老何意识到,因为B公司投资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A公司可以税前扣除的资金利息,A公司增资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扣除其借用B公司资金发生的大额利息。由此,老何怀疑A公司的增资可能有假。果不其然,结果查明,A公司仅作了验资和增加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根本没有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A公司以为检查人员只要看到验资报告及账务处理,就会认可A公司增资的假象,但最终被检查人员查出了虚假增资,并打算将超过规定比例的借款利息支出进行扣除以少缴税款的事实。 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检查人员老何之所以能够发现问题,关键是抓住了总经理和财务科长所表述内容之间的矛盾。尽管总经理在介绍情况时没有谈到增资和扩大生产规模,但从其介绍的情况可以推断出A公司不可能扩大生产规模。所以,检查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和悟性。职业敏感和悟性来源于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检查人员要对获知的被检查单位各方面的情况和信息做好必要的记录,并善于进行必要的记忆和回放,以发现异常或筛选出线索,通过对比、分析和推理,发现其中存在的有悖逻辑、情理或相互矛盾的问题。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