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总吐苦水揭出某企业涉税问题的稽查案例来源:中国税网作者:姚华祖 刘志耕日期:2010-08-04字号[ 大 中 小 ] 案例 前不久,某税务检查组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甲公司进行例行检查。甲公司法定代表人沈总在介绍情况时大吐苦水:“从拿地、审批、拆迁、建设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煞费苦心,每一道审批环节都要烧香磕头,不打点就不行。”检查组杜组长顺势请沈总详细吐吐审批的苦水,说说是如何打点的。沈总说:“不是跟你买房就是要红包,搞定全部审批手续,打点费就接近全部开发成本的10%,大多是塞红包。” 从沈总的诉苦中,杜组长分析,如此打点,在卖房方面可能存在赠送或低价销售的问题,可以通过检查一共开发了多少套(或多少面积)商品房,已销售和未销售各是多少套(或面积)商品房来分析有无赠送的房屋,通过检查销售发票看有无低价销售。在打点费问题上,打点的现金从何而来?是否按正常渠道列支?杜组长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从账面正常渠道列支。但从甲公司账面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刚好为销售额的5%.,销售费用达销售额的1.4%(大多为广告费)的情况来看,甲公司从业务招待费和销售费用等账户列支打点费的可能性不大。二是用虚假票据将支出列入施工成本、费用套取现金形成“小金库”,再从“小金库”中列支打点费用,从以往检查的情况分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杜组长打开甲公司的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仔细分析账面现金支出的主要去向。从两本日记账现金支出的内容来看,支出额度较大的是部分劳务工资和对拆迁户的拆迁补偿费。杜组长分析,如果甲公司以虚假拆迁协议列支拆迁费,将银行存款变成“小金库”,就可以从“小金库”中列支打点费。此方法简单易行,与先把资金以一定的支付理由打到其他单位返还后再形成“小金库”的情况相比更安全。如何才能找到虚假拆迁协议,发现虚假列支的拆迁补偿费?杜组长先向甲公司财务经理索要了公司当期所开发小区的开发计划和开发总结,然后请相关拆迁负责人拿出全部拆迁协议,并请该负责人写了一份包括实际拆迁户数和总拆迁面积在内的拆迁情况说明。核对相关资料后,杜组长向财务经理询问:“开发总结比开发计划上的户数多了4户,实际拆迁户数又比开发总结上的户数多了17户,如何解释?我们可以检查所有的拆迁协议,并核对被拆迁户的姓名、拆迁房的产权证及面积等内容,还是先请你说明实际拆迁情况。”财务经理只好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由于从拿地、审批、拆迁、建设到销售支出的打点费金额较大,5%.的业务招待费根本不够用,甲公司只好另想办法。一方面,由于一些拆迁户在签订拆迁协议后托人说情要优惠,使原本应作废的协议派上了用场。另一方面,甲公司伪造了一部分拆迁协议。这样就多出了17份拆迁协议,虚增了577万元的拆迁费,大部分虚增的拆迁费用是日常打点开支。 分析 虽然此类问题会随着土地出让方式的改变相应减少,但该案例给税务检查人员带来了启示:税务检查要取得突破,不是靠查死账和死查账,而是靠检查人员对检查工作的运筹帷幄。上述案例中,在沈总大吐苦水时,杜组长请沈总具体说说审批的苦水;在沈总介绍每一道审批环节都要打点后,杜组长巧妙地追问如何打点;在沈总介绍打点费大多是塞红包后,杜组长分析甲公司很可能利用虚假拆迁协议套取现金用于打点,找到了检查的突破口;在全面取证后,杜组长向财务经理直接发问,使其承认了存在的问题。上述各过程都是杜组长在认真聆听、仔细分析、充分取证及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2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