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外经营法不容 投机取巧仍受罚来源:法税网作者:日期:2008-02-26字号[ 大 中 小 ] 一、基本案情 山东XQ耐火材料厂经济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2月开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营范围为耐火砖的生产、销售,独立核算,执行现行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该公司现有生产耐火砖的窑炉2座,每座年设计生产能力25000吨。耐火砖的主要原材料为高铝、高硅料和磷酸,主要燃料为煤和煤气,单位产品消耗的电力额定。耐火砖的主要生产工艺是烧制成型,主要设备为窑炉,破碎机,压力机等,有五道生产工序:一是粉碎,就是将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进行粉碎或压成粉末;二是混料,即根据配方要求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和;三是成型,即将混和好的原料压制成型;四是烘干,将成型的半成品进行烘干(部分产品目前不需要烘干);五是烧成,即将压制或烘干后的成型半成品进行烧制出来产成品。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混料→成型→烘干→烧成。产品主要销往R市、Z市等地的陶瓷企业。2003年, XQ耐火材料厂申报应税销售额4813.4万元,申报实现应交增值税518.4万元,税负率为10.76%. 2004年4月下旬,B区国税局稽查局分别派出两个检查组,对位于同一村庄的WQ耐火材料厂和XQ耐火材料厂实施稽查。4月底,两个检查组交流了检查进展情况,XQ耐火材料厂检查组通报了发现该厂存在购进固定资产和将购进货物用于在建工程申报抵扣税款3.5万元的问题,WQ耐火材料厂检查组通报了这样一个情况:该厂“其他应付款”账户记录,2003年6月10日和8月22日分别收取L市XX集团有限公司支付的定金及预付款合计517.6万元,后转付给XQ耐火材料厂现金19笔,金额合计265万元。据WQ耐火材料厂财务负责人解释,以上资金往来是为XQ耐火材料厂代收的货款。得知这一情况,稽查人员于次日进行了核实,XQ耐火材料厂账簿上没有与WQ耐火材料厂、L市XX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往来的记录,初步推断XQ耐火材料厂有隐匿销售收入的嫌疑。经询问XQ耐火材料厂负责人,得知2003年6月1日XQ耐火材料厂与WQ耐火材料厂一起与L市XX集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L市JS矿冶有限公司)签定了一份硅砖销售合同,由于XQ耐火材料厂合同帐号已作废,暂由WQ耐火材料厂代收定金345.1万元及预收款172.5万元。当检查人员要求该厂提供硅砖销售合同、销货记录以及收款凭证等有关资料时,该厂负责人称无销货记录,无收款凭证,硅砖销售合同被L市XX集团有限公司以企业变更名称为由收回,合同未执行。 为查明事实,2004年5月13日,B区国税局稽查人员在L市XX区国税局稽查局的协助下,到L市JS矿冶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取证,获取了XQ耐火材料厂、WQ耐火材料厂在2003年6月1日与L市XX集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L市JS矿冶有限公司)签定的硅砖销售合同复印件,合同内容为两厂向XX公司提供硅砖9301.5吨,合同总价1725.4万元,合同约定硅砖全部由XQ耐火材料厂生产,交货期分别为2003年10月20日和11月1日,结算方式为预收货款。同时检查人员取得了L市JS矿冶有限公司的《材料入库清单》,证实至2004年3月31日,XQ耐火材料厂实际向临沂JS矿冶有限公司供货2520.24吨,每吨含税单价1855元。至此,案情明朗:XQ耐火材料厂隐匿产品销售收入467.5万元。然而,令稽查人员意想不到的是,XQ耐火材料厂分别67.9万元。于2004年5月4日、14日突击向L市JS矿冶有限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39份,货物名称:硅砖,数量合计2444吨,含税销售额为453.4万元,税额为65.9万元,并向主管国税机关做了纳税申报,但尚未缴纳。尚未开具发票的硅砖数量为76.25吨,销售额为14.1万元,税额为2万元。 在审理此案时,B区国税局一般案件审理委员会对XQ耐火材料厂在税务稽查期间补开发票、申报少缴的税款后是否还认定为偷税,是否还进行税务行政处罚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9种观点认为应当认定为偷税,并进行行政处罚。其理由是,凡属账外经营,一律应定性为偷税。 第二种观点认为不应定性为偷税,不应当进行行政处罚。其理由是,该企业已经主动开票,并进行了纳税申报,只要企业补缴税款,国家税款不流失,就应只对其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缴纳的税款加收滞纳金,而不应定性为偷税进行处罚。 针对此案审理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本着负责的态度,B区国税局稽查局派员两赴山东税校,请教了增值税及法律方面的专家。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专家同意*9种观点,但*9种观点仅就其帐外经营行为定性为偷税,依据不充分。专家认为定性为偷税的依据是:*9,该企业是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的当天。因此不论该企业是否收回货款,都要确认实现销售收入467.5万元。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关于纳税期限的规定,该企业应在2003年12月份就这笔收入申报纳税。第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9款的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因此,XQ耐火材料厂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收入的行为已经构成偷税。虽然在税务机关检查期间,该企业主动开票申报纳税,但这并不影响偷税行为的成立,只是减轻了偷税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9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二、案件处理 根据专家的意见及处理依据,审理委员会对此案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对BXQ耐火材料厂做出了如下处理: (一)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9条、第十九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追缴帐外销售硅砖2520.24吨所少缴的增值税67.9万元;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9项、第二项之规定,追缴购进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及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的税款3.5万元。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按日加收滞纳金。 (二)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该企业的行为已构成偷税,处以少缴税款50%的罚款35.7万元。 以上税款、罚款、滞纳金合计107.2万元已在法定期限内缴纳入库,目前该案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三、案例分析 当前,帐外经营成为纳税人常用的偷税手段。由于帐外经营隐蔽性强,简单地采用“就帐论帐”的传统查帐方法,难度较大,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稽查方法。在本案的检查中,检查人员立足案源扩大线索,突出了“快、准、狠”。所谓“快”,一是立案快,二是组织分工快,三是调查取证快;所谓“准”,一是查前信息掌握准,二是收集证据重点准;所谓“狠”,一是当被查企业“软磨”时,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收兵”的“狠心”,二是在被查企业“硬抗”时,有“法字当先,敢于碰硬”的“狠招”,三是被查企业欲钻“空子”时,有“依法行政,刚正执法”的“狠劲”。 通过对本案的查处,也发现了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在税收管理中纳税人没有得到有效监督,使纳税人产生了侥幸心理。如对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发票使用的合法性,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致使企业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纳税评估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原材料购进等情况不能够及时进行跟踪监控,给偷税者以可乘之机。税收信息化管理不到位,企业各种申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还不能保证,各种信息在税务部门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程度不够,企业各种涉税信息的利用程度不够,尤其是在日常管理和稽查中的利用程度不够,尚未完全发挥信息化管理在监督检查方面应有的作用。 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税源的日常管理,按照分类或划片管理的方式强化监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力求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进行纳税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应提高企业各种涉税信息资料的利用率和利用度,对企业报送的各类涉税资料,在严格审核的同时,加强数据分析工作,通过对数据的纵向和横向分析,发现企业在纳税方面的疑点,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同时要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发挥信息在税源监控中的作用。 虽然经过多年的税法宣传,但对于某些纳税人而言,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仍没有在头脑中真正形成,“查出来我倒霉,查不出我赚着”的思想还一定程度的存在。某些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后,投机取巧,希冀通过突击补开发票逃避处罚。对此,税务机关应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处罚,提高纳税人的偷税成本,打消部分纳税人试图偷税的侥幸心理,降低偷税行为发生的概率。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