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三破疑点 狡兔三窟受罚来源:作者:王文海 唐晔生 宋海鹏日期:2008-06-13字号[ 大 中 小 ] 某石油储运有限公司专营石油批发、零售企业,下设16个独立核算的零售加油站。2007年3月20日,县国税局经过缜密选案,决定对该石油储运公司近年的纳税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通过巧查回收站、深;窆往来账、细核工资表,对900多本账册深入核查,破解了三大疑点,使得石油储运公司偷税案终于浮出水面,追缴增值税78万多元、企业所得税10万多元,并处以1倍罚款,补税罚款合计170万余元,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回收站”里有秘密 据案头资料显示,该公司2004年实现成品油销售收入14790万元,实现增值税56.7万元,税负率0.38%.2005年实现成品油销售收入19270万元,实现增值税254万元,税负率 1.32%.2006年实现成品油销售收入 19427万元,实现增值税102.6万元,税负率0.53%.初次审核,低税负引起了稽查人员的注意,该公司到底有无问题,还得沉到企业,看个明白。 当检查人员将检查通知送达企业时,主办会计正在电脑上玩游戏,例行公事地进行了接待,寒喧了几句。不经意处,将电脑桌面上的文件放入了“回收站”,并交待副手先接待一下,说自己去找财务经理。不一会儿,财务经理向检查组简要地作了汇报:“我们是国有企业,每年缴纳上百万元税款,为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公司保证没有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偷税。今年税负率低,油价受国际环境影响,价格批零倒挂,公司下属的加油站多是平价供应,税款就少。”低税负理由乍听起来似乎十分到位。 “回收站”里有何秘密?会计删除数据的异常举动早已引起了稽查人员的警觉,“为何删除,有何蹊跷?”检查人员决心与其周旋,寻机获取被删除的数据,破解*9个疑点。 此时,正巧省公司的领导来了,企业里里外外忙于接待,稽查人员立即乘其不备上机从回收站中击活数据,按下打印键,打出文档。 “06年调拨油品记录”、“油品盘库表”、“06年加油站销售量明细表”。这些数据是否与账面一致?职业判断的敏锐性让稽查人员翻开了账页核对数据,上述数据与账面记录大相径庭,让稽查人员大吃一惊,有的根本就对不上,连边都不沾。难道表中数据是假的? 下班后,稽查人员带着疑问,思考、探讨、“葫芦中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发现被删除的数据都与库存有关,于是便对检查期间的所有油品库存进行彻底跟踪审核。 来到仓库,发现公司每日都要检测 油品的温度、密度、重量,数据记录有根有据。每日编报的“收发存油日报表”与“商品盘库表”,都实行司磅员、计量员、复核员三者交叉相互牵制记录,这便增强了稽查人员的信心,在此做假可能不大。但是,需要核对的资料足足装了两大纸箱。 一大堆的资料,从何入手。检查人员不怕吃苦,加班加点,按柴油、汽油的类别、规格、批发、零售,按日、月两个标准,用了二周的时间,分门别类整理汇总成表格,最终勾画出一张张油品购进、发出、结存的来龙去脉图表,编辑后的库存数据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绘制后的图表经与公司账面核对,近千吨的油品差异跃然纸上,油库发出量大于账上销售量,期间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税收怎能没有偷逃呢。回库油、借用油、系统内调拨油、系统外调拨油、调剂油、代储油品类繁多不一而足,有的竟是查案人员未曾听过的术语。 当将查获核对后的资料公开时,此时,财会人员竟是发愣,嘴直打罗嗦:“该缴的缴,该罚的罚!”不得不道出其中的秘密。 2004年以借出油品名义借给宿迁、徐州分公司柴油、汽油合计298吨,没有入账作销售,时间跨度长达3年,偷逃增值税9.18万元,所得税6.17万元。 2005年向兄弟公司购入柴油直接拨给内部加油站,用于销售,发出柴油 285.114吨,少计销售62万元,偷逃增值税15万元,所得税1.1万元。同年,又以偿还油品的名义调出汽油102吨给内部加油站,少计销售12.46万元,偷逃税款2.8万多元。 2006年7月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油品出现供求失衡,公司在系统外调剂调拨给连云港燃料公司柴油200吨,62万元,仓库发出,财务不做销售,偷逃税款10.54元。 往来账上藏玄机 初战告捷,令人振奋。稽查人员按预定计划深查往来账时,2005年3月 29日“应收内部单位款”的大数额往来跃入眼帘,引起稽查人员的警觉。凭证的贷方“短期负息资金”发生数额达 287万元,记录与省公司内部10个全资加油站的油款往来。按常理,公司实行网上银行划拨制度,各零售加油站一律不得留存一分钱,当日款当日划,不滞留、不节流、不分流,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资金挂账?再说,按省公司财务制度规定公司本部也不允许发生大笔资金滞流现象。究竟是为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稽查人员的脑海中浮现。凭着经验稽查人员感到往来账上藏玄机,坚决破解这第二大疑点。 经进一步查阅凭证附件,发现凭证后面有一份自制凭证,寥寥数语仅仅点了两个加油站的名字。对此稽查人员询问了财务会计,当事人只是说调账,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要么就是说时间长了,想不起来了;要么就是说加油站调账,很正常的事,何必大惊小怪呢!要么就是责怪稽查人员有点小题大做!看来通过财会人员的口寻求突破,希望的肥皂泡是会破灭的。 就这样“pass”吗?“不能”,“绝不能”。一贯负有责任感的办案人员还是没有放过这一疑点,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随后,便从“应收内部单位款”的往来账入手。一本竟有6厘米厚的往来账页,细看起来不用查就让人发怵了。一个亿的销售公司,占80%的加油站零售收入,发生的业务笔数真是数也难数。尽管如此,稽查人员还是一头扎进了数字的海洋。 俗话说:眼怕手不怕。再厚的账册,也会败倒在稽查人员的手下。从凭证到往来,由往来到凭证,不厌其繁,一个一个地翻,-个-个地对,经过5天的仔细地审核,反复地比对,将上述10个加油站的业务往来,从期初结存到当期发生额,——清理排队,就是找不到此笔业务来龙去脉,最终查不到这笔数字的着落。 难道是空穴来风,这笔数据真的没有下落吗? 回去后,稽查人员集思广益就此进行了会诊、讨论、分析,将目光又落在了加油站的存货数据上,极有可能存在账外数据,不能放过每一个蛛丝马迹! 经调查,公司有一个加管科主管系统内各加油站的具体零售业务,对当事人进行了询问,了解到加油站油品的详细购进操作过程,以及调拨油品的明细记录。由于是机内数据,需要从机中取出,找到具体核算人员,在机上查了半天也未输出个有用数据。着急之时,稽查人员要求上机操作,但都被以误操作损坏系统为由进行搪塞阻决。当事人的举动更是引起了稽查人员的怀疑。于是就以文书的形式责令公司提供加油站的零售数据,并在市局领导亲自带领下,对当事人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化解、说法、开导、教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核算员终于表白了心声,说出了心里话:“不是自己不给检查,而是公司有关领导不让输出。” 工夫不负有心人,机上的数据终于获取了。通过比对公司销售给力口油站的收入与加油站的购货记录,以及加油站的盘存数据,发现加油站有几笔油品未从公司取得发票,而是从省属公司越级开票,发票的数字相加后与上述的数字正好一致。当将此笔数字拿到财会人员面前时,此时,公司会计再也没有先前的威风了,只是不好意思低着头,显得无可奈何,不得不交待偷逃税款经过,最终摸清了公司利用往来账产偷逃税款的事实真相。 原来,公司子2004年3月向省公司购进油品调拨给内部加油站,销售柴油、汽油2871750元,为了偷逃税款,当时没有开票。后来让省公司直接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给下属加油站,本公司不记收入。事隔一年,看没有什么风声,才于2005年3月份以调账的方式将这笔业务做往来处理,从而偷逃增值税 41.7万元,所得税3.2万元。 工资表中做手脚 在调账检查期间,公司几年来的账册就有900多本。每一本账册的核对都凝聚着稽查人员的心血。一本一本地翻,一本一本地看。在所得税检查中,工资列支是每次检查的必查项目,对该公司的检查也不例外。 当检查至各月工资时,总是让人觉得大有疑问。工资表中内容杂乱,数字 时间跨度大,工资列支标准多变。有时跨上四、五个年度,让人核对起来,不是资料不全就是人员出差不在,对工资的审核只能是就账认账了。就在稽查人员快要收兵的时候,随手翻阅了一本明细账,一张只记了几个字的银行存款账页跃入眼帘。平常银行存款明细账的检查是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这里却记上了一笔1.3万元的存款记录。这笔数字怎么记在隔几行的账页中间呢?为何不连续记账?一贯具有警惕感的稽查人员没有放过这一细微之处。 他们决定细查工资表反映出的问题,破解第三大疑点。按账页中凭证记录的方向顺藤摸瓜,打开了2004年 1月份中一笔记账凭证,凭证的内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并且记入个人的户头。附件二张,一张是银行存款单1.3万元进账单,一张是2004年1月28日,内部加油站站长工资发放节余款收据。此附件虽然是存款单,但显然是工资列支回收记录。这足以说明工资在此之前已经提取并在税前列支了,否则,就谈不上是工资回收了,这显然又是单位的一笔“小金库”。工资回收为何没有作为营业外收入?经进一步查找,发现有类似业务。这是典型的违反财会制度应作为企业营业外收入而擅自违规的现象。当将此凭证拿到财会人员前,询问为何这样做账,会计眼珠一转,眯着眼睛,笑嘻嘻地与稽查人员周旋,慢条斯理地解释:原因是站长实绩好了以后还要发给他们,因而未作收入,也未计提所得税。会计的解释让人啼笑皆非,如此轻描淡写,但决不是未做收入的真正原因。那么原因何在呢?对此,稽查人员要求企业财会实事求是,不隐瞒真情。否则,将向有关站长询问外调,最终会查清事实真相。会计原以为可以支吾过去,哪知稽查人员较劲动起真格来。这一招,显然不奏效,瞒也瞒不了,不得不说出事情的原委经过。 原来,企业工资发放数没有达到税务列支高限标准,为了能在税前多列支,不让公司吃亏,就在税收上打主意。由于省公司规定各加油站站长工资可以在本公司支出,便借此机会,以效益工资的名义,重新填列工资表,发放工资。然后,又以绩效考核未完成为由,对所发放的工资重新收回,暂时挂站长的个人产下。事实上,此笔工资是为领导备用其它开支提供方便,因而不做收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至此,经全面检查,在工资列支上,虚列人员,多列工资支出,偷逃所得税。公司全部人员仅有36人,按各加油站站长工资在总公司列支外又将系统内的个别加油站工人工资也作为自身员工发放,多增加28人。累计超范围列支工资14万余元,偷逃企业所得税4.66万元的事实终于浮出水面。 石油储运有限公司在存货上动脑筋,仓库发出油品长期不做账,将所有手续滞留在仓库,隐藏在加管部门。但实际上,暗藏玄机,故意造假。其手段之狡猾,方法之巧妙,让人难以觉察。稽查人员在查案中要从表象中寻找疑点,从电脑文件中寻求突破,从账页记录中寻找细节,最终挖出偷税事实,揭开违法的面纱。同时,在查账中还要有数据录入、分析比对、现场观察、善于思考的本领,不但要分析手头资料,而且还要注意观察电脑文档记录的真实性,货物购销的异常性,会计删除文件的细微性,同时还要善于发疑,沉着稳定,不露声色。更要注意企业利用关联关系,故意转移存货,瞒天过海,故意不做收入偷逃税款的行为。本案中,回库油、借用油、调剂油、代储油,名目繁多,但都与税收有关,这些都是在市场经济下,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体现。因此,稽查人员还要研究市场,针对行业的特点、关联关系,探索税收违法新动向。心要细,不被假象所迷惑;神要专,打破砂锅查到底,终将偷税者的假面具彻底剥开。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